美文网首页以人民的名义阅读《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有何魔力 竟让高育良情陷高小凤?

《万历十五年》有何魔力 竟让高育良情陷高小凤?

作者: 读书写字的 | 来源:发表于2017-04-28 17:02 被阅读117次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中。剧中,在一次被精心安排的对话中,高小凤在高育良书记面前提到自己正在看《万历十五年》。这一下子勾起了喜爱研读明史的高育良教授的兴趣,自此沦陷,走上腐化道路。

    那么,《人民的名义》中多次提及的《万历十五年》是一本怎么样的书?为何偏偏是这本书让高书记沦陷?

    《万历十五年》是美籍华人作家黄仁宇所著,是一部以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为剖面,通过分析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等人的身败名裂,将当年发生的、易被历史学家忽视的事件串联,厘清其因果关系,讨论了明朝社会及官场的种种弊病,最终成为明朝覆灭的导火索。

    “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

    黄仁宇把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结构比喻成 “潜水艇三明治”,上面是一块长面包,大而无当,乃文官集团;下面也是一块长面包,也没有有效组织,乃成千上万的农民。而基本的组织原则,即道德。

    黄仁宇认为,明1587年,制度已至山穷水尽,文官的权利盛行一时,他们大多有着千丝万缕的家族与社会关系,甚至扭曲了当时的官场生态,中枢的管理被官僚习气掣肘,官场与社会底层民众脱节严重,最终自我画圈,腐败盛行,瓦解了以张居正为首的改革派的改革成果。中国的人情社会、常以道德要求别人。这点,至今不能不令我们警惕。

    而相比现如今,当今无疑认识到完善的法律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如何吸取明朝没落的教训?《人民的名义》给出了答案——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凡能用法律及技术解决的问题,不要就先扯上了道德。

    因之我们的政事,注重体制的安定,而不计较对一人一事的绝对公允。牺牲少数人,正是维持大局的方法。

    联系到《人民的名义》里,“赵家”治下的汉东省,官场乌烟瘴气,充斥着利益勾结。高书记是个知识分子,亦是官员,在清楚认识到祈同伟阿谀奉承,不择手段之后,仍然选择力保,知法犯法,正是折射着万历十五年间文官集团的影子。而剧中动辄杀人灭口的原汉东省委书记赵立春的儿子赵瑞龙,视法律为无物,当每一颗棋子对他构成威胁时,就将狙击枪口对准他人。令人咋舌。

    历史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人构成的。而人的经历、感情、所处环境也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历史。挖掘这些大人物各自的人生经历,与其中存在的悲剧结果,从中看见他们表面繁荣下的无可奈何。《人民的名义》里,大部分重要角色,都在这本书里或多或少能找到原型。回到当今,身处这个席卷风云的时代,无论是谁,往往难以避免被牵扯,而唯愿你我,身处洪流,能够留存底线,不泯良知,不忘初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历十五年》有何魔力 竟让高育良情陷高小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ka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