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记得母亲在村里面远近闻名,口碑极好,凡是认识的人对母亲评价都非常高,都夸母亲心灵手巧,善良朴实,乐于助人。在我的心里,母亲也是无所不能的,印象里,家里三代老老小小十口人穿的戴的、铺的盖的,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出来的。
小时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那时家里比较穷,但每到年底,母亲总会想办法给姐姐、哥哥我们每人都做上一身新衣服。每当春节那天早上,穿上母亲做的新衣服去给长辈们拜年,心里面总是感觉好极了,美滋滋的。那时候,很多人平时都会穿带补丁的衣服,但经过母亲的巧手,补丁处也会被母亲做成各种花样,即使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出门也不会感到难看。
母亲没读过几年书,但却自学成材,一身手艺让人赞叹。当她看到有人穿了新样式的衣服,母亲就会照着画出衣样来,等到年底就给家人做出来。除了给家里人做衣服,村里村外有很多人都慕名来找母亲请教和帮忙,记得那时家里晚上经常有人来串门儿,大多是来找母亲的,有的找母亲做衣服,有的来找母亲请教画衣样儿或鞋样的,母亲总是不厌其烦,有求必应。
母亲不仅自己手巧,在她的传授下,周围好多人都学会了,尤其是二姨和二姑学的比较好。二姑学会后还被介绍到镇上的服装厂上班儿,后来又在家里做服装加工,小时候感觉姑姑家日子过得比较好,就是因为二姑那时有了这门手艺。
前些年每次回老家,看到厢房里堆了很多旧的衣物和布头,总觉得这些没用的杂物占了室内空间,想让母亲把那些没有的旧的衣物都扔掉,但她一直都没舍得扔。母亲走后,听二姨聊起这个话题时讲,“那些破衣服和烂布头有没有用,看在谁的眼里,在别人眼里没用,但在你妈眼里都有用,可以做各种东西!”,听了二姨一席话,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想想,小时候鞋、袜、衣服破了需要打补丁,不都是母亲利用这些没用的东西做的吗?母亲就是用那一双巧手,勤俭持家,自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我们一个个养大成人的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时候的鞋子都是母亲亲手做的,现在还清晰记得母亲一个个过程:母亲会找一些没用的旧报纸,把那些旧衣物、破布头一块块在纸上拼起来粘好,等晒干后再对比鞋样剪成鞋底大小,一层层叠好,再一针一线纳上,最后缝上鞋帮,这样千层底布鞋就做好了,母亲做的鞋穿上去很合脚,比外面买的穿着舒服多了。
想到这里,脑海里就涌现出小时候晚上睡觉前的情景,那时我们一个个困得都要睡着了,母亲还盘坐在炕头儿,一针一线的在纳着鞋底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