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童年的记忆(二)

童年的记忆(二)

作者: 老白杂聊 | 来源:发表于2022-06-23 00:06 被阅读0次

    1959至1961年的三年的饥荒,全国人口减少数千万。此时,内地大量的饥民逃荒到新疆,很大程度解决了新疆地广人稀劳动力奇缺的现状。虽然新疆地多人少,但也被这场史无前例的饥荒波及,这三年新疆百姓都是在半饥半饱中熬着日子。那时临近新疆的苏联百姓的生活明显好于中国,再加上两国意识形态出现分歧,苏联政府刻意鼓励新疆边民移民到苏联,移居过去的边民在苏联都分到了足够吃的粮食、土地、房屋,这就引起了1962年的伊塔边民大量外逃的事件。我们家所去的的霍城县(现在的兵团62团)县城就有很多的少数民族百姓丢弃了自己的祖辈留下的房屋、果园、土地甚至牛羊跑到边境那边去了。在这个时候兵团响应国家号召及时在霍城县建立了两个农业团场:东风农场和幸福农场,这两个团场建立的目的是为跑掉的边民“代耕、代种、代收”农作物,以等这些边民有朝一日的回归。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根本的改善,这时苏联解体后,临近新疆伊犁的哈萨克斯坦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新疆,很多当年移民到苏联的少数民族同胞强烈要求要回归祖国,记得当时我们政府的政策是:欢迎大家回国参观、旅游、投资!”

      1962年秋天我们家由乌鲁木齐搬到了霍城,住到了一个维吾尔人的院落中,这家人已经跑到苏联去了。那时霍城民居的特点是:房前花园房后果园,房屋是俄罗斯风格、有门廊和厨房,屋内客厅是地板带天花板的。到了霍城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水果多、粮食多,饿了三年的我们弟兄三个顿顿能敞开肚皮吃了,餐桌上有了牛奶咧吧(面包)水果,小吃有了各种干果和果脯,牛羊肉也常见了。

相关文章

  • 童年的记忆(二)

    四、笨小孩的小学之路 我五岁时就和哥哥一起上了小学一年级,说是5岁,其实按周岁论也就3周岁。父亲除了农忙一个月和过...

  • 童年的记忆(二)

    秋收时节是每一个家庭最忙的季节,它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收成!口粮永远是第一位的,很少有考虑种经济作物的。每家...

  • 童年的记忆(二)

    快乐篇 每当看到女儿忙忙碌碌写作业,玩耍娱乐的时间很少,看到许多家长带着孩子穿...

  • 童年的记忆 (二)

    夜晚,平房屋顶晒了一天,即闷又热,象个蒸笼。蚊虫嗡嗡作响,叮起人来毫不留情。 贫穷的年代,有烦恼,...

  • 童年的记忆(二)

    1959至1961年的三年的饥荒,全国人口减少数千万。此时,内地大量的饥民逃荒到新疆,很大程度解决了新疆地广...

  • 童年记忆二

    童年记忆(二) 对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也许就是饥饿了。而我的童年中却没有这种担心...

  • 童年记忆(二)

    对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也许就是饥饿了。而我的童年中却没有这种担心,原因之一是我的家庭中...

  • 童年记忆(二)

    从我记事起,村里的小店就一个店员,姓蔡名叫金彪。个子不高,瘦瘦的。那年头能经营那个代销点虽不算什么大肥缺,但也是足...

  • 童年记忆二

    在我的记忆里,童年的趣事有很多,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一座灯塔。 灯塔就是一个铁架子,有三层楼高,已经被废弃了,是很久以...

  • 童年记忆(二)

    记得小时候奶奶打过我一次。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很小,最多只有三岁吧。我并不知道奶奶为什么打我。只记得自己哭的很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年的记忆(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lp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