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自我接纳”,它常常提醒我们,不仅要接纳自己做的好部分,也要接纳自己做的不好的部分。
在心理学上还有一个词,叫“成长型思维”,这个观点提醒我们,要正确的面对失败和来自他人的批评,学会从失败和批评中总结经验并进行改进。
这可能会让人感到疑惑,我已经接纳了自己“不好的部分”,还需要成长吗?别人对我的批评不等同于评判吗?为什么还要总结经验并进行改进呢?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接纳”是一种“面对”和“承认”,针对的是当前这个事件,而不是当前这个“人”。
比如,我承认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但面对老师的批评,并不认为是对我整个人的不认可,而是从批评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努力让自己学习得更好。
比如,我承认自己有时候会吵孩子,但当孩子说我不是个好妈妈时,并不认为自己真的就不是个好妈妈,而是从孩子的反馈中明白孩子不满的情绪背后的积极诉求,从而给带孩子带来更好的陪伴体验。
比如,面对另一半的指责,我们也不用觉得自己就真的不是个好老公,好老婆,而是从对方的指责中看到对方的需要和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部分,从而改善我们的亲密关系。
比如,面对领导的批评,我们不用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员工,也不用觉得领导就是不喜欢自己,而是反思自己怎么样才可以做得更好,从而做出更好的业绩。
总之,面对失败和批评,我们接纳自己当下的那个不好,但并不从根本上否定自己,而是从失败和批评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通过持续的努力变得更好。
从这个角度上讲,其实“自我接纳”和“成长型思维”并不矛盾,你觉得呢?
#情感写作小能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