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哥伦比亚作家完成了酝酿多年的小说,苦苦维持家用的妻子也松了口气。原本他计划半年完成,结果每天写作8小时,一写就是一年半。只是在准备给出版社寄稿件的时候,夫妇俩发现已经付不起邮资了。他们当掉家中所剩的最值钱的电器——榨汁机,终于把手稿寄了出去。阿根廷的南美出版社于当年将其出版,到了1987年,仅用20年的时间,这本书已在全球以30多种语言发行,共售出3000万册。
这便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独》。在通常情形下,励志故事讲到这里就该揭示这巨大成功背后的“秘密”了。可惜我虽然忝为中文版的译者,却无法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因为就连作者本人也承认,他自己也搞不懂为什么这样一本书会“像地铁站口的热狗一样畅销”。
每位读者都有自己的阅读理由和不可替代的阅读经验,每一时、每一地的读者所有的理由和经验合在一起,成就了《百年孤独》的神话。这么说似乎有些厚此薄彼,因为话说回来,全世界的喧嚣热闹也比不上书房的一灯如豆。自从1982年戴上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加西亚·马尔克斯经历了无数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辉煌岁月,或许他偶尔也会怅然怀念当年在墨西哥城的斗室中负债累累仍孜孜写作的日子。写作也好,阅读也罢,正如《西方正典》的作者哈罗德·布鲁姆所说,终究是“与自己的孤独相处的艺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