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气化还未普及的年代,生活在“卡桠山“下的儿女,在冬季本该清闲的季节,却需要进入大山深处,为准备一年所需柴火而忙碌,以便维持生计。
上至五六十岁,下至六七岁,但凡有劳动能力的男女老少,或用背篼或用绳索,靠着双脚来来回回将柴火背回家。
而通往大山深处的道路,往上看是陡峭的山脉和稀疏的树木,往下看是让腿肚子都打颤的悬崖峭壁。往前看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狭窄小道。
大山下随着电气化进去人们的生活,生活在这片大山下的儿女不在需要砍柴火度日。
于是留在这条小路上的足迹越来越少,离曾经拾柴火的劳碌生活也越来久远。
梅花盛开再次行走在这条小路上,不是来去匆匆,而是走走停停。
曾经的我们只顾着急匆匆的去,沉甸甸的回,行走在小路上的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因为一个疏忽就可能掉进悬崖。
而那些惊心动魄、苦不堪言的过往,而今回想起每一幕都能让唇角上扬的小故事串联在一起,记忆就变得丰满起来。
大山下 大山下 大山下 高个子的阻碍往沟内深处行走,道路高低不一,宽窄不均。
童年时用小背篼拾柴,矮小的我们不受身高、道路宽窄的限制,只要注意脚下,一路畅通无阻。
少年时用绳索背柴,长高后的我们,既要受身高的阻碍,又要受道路狭窄处柴撞内壁的胆战心惊。因为一不小心就会体验头撞岩石的疼痛,柴撞石内壁虚惊一场的冷汗,甚至摔落悬崖的危险。
高个子的阻碍 大山下 大山下 大山下 小木桥 大山下 渐融的冰块曾经因为忙碌,
来去匆忙。
而今来过,
走走停停,
追忆往昔,
沐浴阳光,
看一路风景,
享一路好心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