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好, 如果答的也偏激的话,那就真的给了那些从来不读书人的,一个特别冠冕堂皇且逻辑自洽的理由了。
前几天正好巴菲特股东大会,我就举一个巴菲特自己的例子,说一下为什么巴菲特做投资可以很容易成功,但普通人却屡屡被割韭菜。
巴菲特为什么投资公司特别成功,因为他如果想调研一家公司,拿到的信息质量绝非我们所能企及的。
因为他可以随时见到任何他想见的人,一个电话可以影响一个行业的发展。
有次,他因为特别欣赏美国一个保险公司的CEO,就购入了这家公司大量的股票。但当时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很差,美国的保险监管部门,已经计划关掉这家保险机构,然后巴菲特打电话过来说:请不要这么早关掉这家公司,我已经投资它了。
然后,这家公司就神奇般地度过了危机,在巴菲特的资源支持下开始蓬勃发展。
这个过程全程巴菲特可没读过一本书,也没用过一个书里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来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从不看书,但其眼光思维方式为人处世都很卓越呢?
这些人是不看书,但是他们可能用了更原始更直接更互动的方式,汲取到了比文字介质传递更高效率的学习方式。
比如,他可以直接请到你看的书的作者来家里吃饭,可以打一个电话就能问清楚你在书中苦苦寻求未果的答案,可以经常性出席各种行业和高峰论坛交流。
每个人都不是平白无故卓越起来的,更不可能平白无故就能让其见识,思维方式,做事方法比普通人高出几个档次的。
我认识一家公司的老板,他很少看书,但是思考问题特别透彻。他汲取信息的渠道也非常多元化,同时加上自己深度思考琢磨。因此,其待人接物,处事情商,问题解决能力等,都可以达到老板级别的高度。
这时候去看那些哪怕天天读书的职场小透明,一看一个准。人的见识和气度,不是可以从书中培养出来的,这需要时间的积淀。
马云也曾直接说,我从来不看书,还讽刺那些喜欢在办公室里放一堆书的人,都是装装样子,都是骗子。马云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真的没用吗?并不是,而是说公司想要做得好,光靠读书是没用的,要干什么?
要在事上炼。
但是马云又补了一句:“我现在不看书,不代表我不买书,我还是会买很多好书,等退休之后放在家里慢慢看。”
第二个,如果我们反过来回答,为什么有的人读了很多书,但其眼界,见识,思维方式却平平呢?
这更多是,很多鸡汤营销号把读书这件事神话了的结果。读书如果回归到本质,是什么呢?
就是信息的传递嘛。
作者把他这个时刻的想法观点,通过文字和纸张的形式传递到你的眼睛大脑中。我们学过高中物理都知道,任何能量的传递都是会有损耗的。
信息和知识就更是如此。
一个牛人写下的一本书,到你的眼睛里已经损耗了一次,然后从你的眼睛到大脑,损耗第二次,从大脑认知到实际践行,又损耗第三次。
再好的知识和观点,经过这3次的损耗也会所剩无几了吧。
反而是像古代哲人,孔子、孟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这样,大家席地而坐,用最直接最互动的方式来传递信息,不懂的还可以及时反馈。
这才是最涨见识的学习方法。
如果封闭自己只读书,就像“管它沧海变桑田还是桑田边沧海,俺那老夫子只管双眼朦胧定六经”的话。往往会出现两种结果,要么极度自卑,要么极度自负。
只有走出来,打开自己,和外界产生互动,才能让一个年轻人更快地成长起来。方法可能也很简单,仍然每天坚持看书,同时要舍得,把自己每个月工资的10%拿出来请别人吃饭。
就够了。
总而言之,不论是那些不读书的人,是否是有其他信息渠道或人脉来源,导致自己见识眼界格局都异于常人。还是那些读书的人因为方式方法不对,一味钻牛角尖导致限制了自己的眼光。
都可以很好地拿来解释题主的疑惑。
最后,我们多数人是普通人,可能当下都不会像第一种情况那样,不读书就可以修炼到很高段位,也不会像很多书呆子死读书不思考不互动。
但只要记住一句鸡汤,当你还无法调动很多资源,甚至迷茫困顿的时候,静下来读书是最好的突围方式。
因为读书这件事,不是为了告诉你某本书有多好,而是想让年轻人明白,如果你懂得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那么人生中就会少很多慌张。
因为你知道即便你暂时没有找到答案,但有一个答案已经在某处等着你,你只需要慢慢去找。
慢慢来,比较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