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教材上看到一段话:一个人真正的“精神饥饿感”应该从中小学开始培养。现阶段我国必须在学校教育阶段“拯救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阅读是消灭无知、消灭贫穷、消灭绝望的武器”。一个民族精神境界的高下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而没有阅读的学习只能称作训练。言论出处暂无迹可寻,大概是2008年中小学提倡素质教育提出来的。
以前以为自己读完大学就懂得了很多,就比常人眼光高远,但是随着后来阅读的的广度和深度逐渐深入,越发觉得自己幼稚无知:知道得越多,就觉得自己懂得越少。
只能心怀敬畏,在这片浩瀚的海洋慢慢探索。偶尔遇到同道中人,于是心中异常兴奋,要滔滔不绝跟别人分享一番读书心得,却发现那个人好像除了能说出书名和作者,其它的一概谈不上。
在网络上寻求安慰,却又是这样一种情况:对方层次太高,嫌我聊的不够专业,不够见多识广。
这大概就是理想跟现实的差距了。
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的时代,读书还有没有用?这个世界上已经有那么多优秀的并且无比勤奋努力的人了,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在下班后辛辛苦苦去阅读一本书?
特别是网络上一些炒作不负责言论:“寒门再难出贵子”、“读书无用论”、“高考无用论”,经过无数人的曲解,最后转到那些没有判别是非能力的初高中生的手里,变成了他们放弃学业的理由。
高考没有用的话,魏祥为什么还要那么努力考取高分进入清华大学?阅读没有用的话,韩寒在放弃高考后怎么可以成为一名作家?
我们都是平凡的小百姓,没有金钥匙附身,我们能做的就是借助现有的国家资源,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过上我们想过的生活。即使达到不了理想的生活状态,也要摆脱我们不想要的。
“无用论”言论的人,不是自己不够努力,没有实现理想,就是自己好高骛远,根本无法实现目标。你靠自己的努力明明只能买得起一间50万的小房子,可是你的目标偏偏是要买一座价值10亿的庄园。除了盼望中大奖,还能怎样呢?
那些不够努力的,也许一直觉得自己很努力,很勤奋,可是却总是看不到回报。有这个抱怨和疑惑的,包括我。这种心态会使人在前进的过程不断怀疑自己,从而效率低下,继而形成恶性循环,然后就有了:我都那么努力了,却什么都没有改变,努力还有用吗?
直到我看到稻盛和夫的一句话:“只有极度认真工作,才能扭转人生。”他用的形容词是“极度”。
什么是“极度认真”?
当年刚大学毕业的稻盛和夫去的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制造绝缘瓷瓶的企业,在人人辞职甩手走人的时候,他因为找不到辞职理由,居然对自己说:先埋头工作吧。
于是这一埋头,把锅碗瓢盆、床铺席子全搬进了实验室,专心致志研究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他是怎么个“极度认真”法的呢?不分昼夜,没日没夜干活,一日三餐不吃,更没有睡觉时间可言,订购行业权威专业杂志,不懂就查字典,字典没的就上图书馆,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是醒着用来工作或者是研究杂志的。
然后,他的“极度认真工作”当然得到了回报,京瓷上市了。那时他不到40岁,可是他刚大学毕业不久进入这个公司的时候,不到25岁。他把人生最值钱的15年用在了“极度认真工作”上,而不是今天抱怨这个工作不好,明日抱怨老板为何不加薪。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按照一周5天、一天8小时计算,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约需要5年时间。这也是众多企业在人才阶梯设置上,要求基层到中高层的时间至少5年的依据。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与状元之间,差的不仅仅是坚持不懈的勇气和耐心,还有“极度认真工作”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