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什么感叹时光翻覆之间的岁月故事,更没有能力罗列世纪大事。
能写的只是一个小女孩的青涩心事。
我望着四周的墙壁和床帘,那成片的浅粉色作为背景衬托着零散排列的深粉色装饰,它们或是星辰,或是草莓。
这是属于我的,温馨的舒适区。许是习惯了被这或浓烈或清淡的粉色包围,我至今还沉溺其中。
这是我自小的秘密心情。
今晚在他们学校的公众号表白墙上,我看到了我对他的鼓励,我说他是最棒的。
即使是在匿名的表白墙上,也无法做到矫情打下“我喜欢你好多年了”这几个字。因为懂得自己不能永远是把暗恋的心情寄托于无人知晓的地方的那种小女孩。
而他也确实是最棒的呀。
2009年,他出现在了我的生命里。
他或许不知道,那三年的他,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心里最优秀的男孩子。
每一个老师在看他时,眼里都有光,是成就感和欢喜的光吧。因为他从不会让任何一个老师尴尬和失望。
当时的我可能也没有想过为什么他能这样精力旺盛的学好每一天,不累吗?这样深奥的问题。不然也不至于现今与他的差距如此之大。
他自小拉二胡,我多年弹琵琶;他是执着专一的,我是单纯坦率的;他特别听妈妈的话,我也是;因为他妈妈是教小学的,我妈妈也是。2009年的时候,连年少轻狂都还未到,那时的小女孩又怎么懂这些点与她自己是多么的契合。
唯一的不同就是,他是真正的在为成为一个厉害的人而努力,而我,只是表面在努力。
自以为是的说,我一直以所谓文静乖巧的形象示人。而表面之下的废墟和凌乱,没人曾窥见过。
仅存的印象里,他未曾对我有过分的关注,倒也算不上毫无交集。但我总觉得当时的他在有意无意地“对我好”。比如在我被另一个男生挖苦的时候隐晦的说过我好看,不知他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出于想替我解围。总之现在想起心里热乎。这件事我恐怕没个几十年忘不了吧。想来这也算一种自作多情,实在有些滑稽。
那是开放程度远不及现在的09年,两个乖孩子又怎么可能相互心生情愫。
课间操时间浩浩汤汤,饭点蜂拥而至的初中生们,并不像看起来那样活得有滋有味。
我这个表面斯文的女孩当然无一天不是教室、食堂、家三点一线的生活,胆小的女孩还得担心如何应对凶恶的老师。我那颗小小的心能分给他的也只有细微的一寸。
那年那如灰尘般枯燥的生活啊,经常被课堂上的发呆,召唤自己九霄云外的灵魂充斥了一整天。也许雨后的一滩水,校园里倏然开放的喷泉,都比那浑浑噩噩有趣得多。
如果当时不虚度,现在是否就无需这般卑微?
他呢,他对每一道习题都有高于周围同学的执拗,对每一个人都彬彬有礼,时常逮住机会就鼓励我,就算我跟他不那么熟悉。他真好啊。
看似清澈欢快实则日益紧张的年月就这样飞逝着,完成了它在每个人一生中的使命。中考完之后每一双稚嫩的眼睛都以为终于重见天日了,可谁知高中才是真正的牢笼。
从此再未与他谋面。
打下上面这几个字时,我心酸到不想再写下去。多希望能来一次全员到齐的初中同学聚会。
小说中那种某少女死心塌地喜欢某优秀男孩若干年的桥段,在现实中自然少有。后来呀,我掩埋于内心的放纵不羁再也不甘于压抑,我欣赏过很多男生,还跟别人拥抱接吻,我曾为那些荒唐的经历在夜里泣不成声。
我上了一所三流大学,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之后,也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一直在辜负父母,耽误青春。
但好在,骨子里还是那个能静下心来看书的小女孩,我还有文字这根救命稻草。我还能寄希望于某一天凭着它发光发热。
在未曾见过他的这些年,在有过那么多份不明所以的喜欢的这些年,后悔又痛快。虽然如今的结果是两手空空。
兴许是成熟,兴许是内心某种力量的驱使。
我又念起了他。他高大、懂事、会民乐、爱学习、打篮球、痴迷于汽车,妈妈也是教小学的。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灵魂伴侣”这一概念,我想迄今为止,我不将就的另一半只能是他。
毕竟谁不渴望优秀呢。纵然遥不可及,也还是想朝那个方向不断地靠。
有天一时兴起,我把他的名字和他所在的985高校一起输入了百度,在学校网站公布的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名单里看到了他的名字。
当时内心欢喜得都快开出花来。
不知他当下在忙什么,是否依然孤身一人。但是无论如何,我有个努力的目标就有动力。
他一定不知道,在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有个女生在小心翼翼喜欢着多年未见的他。喜欢到跑去他们学校表白墙胡说八道,即使他看不到。
总有种自作多情的预感,有一天会与他重逢。
那一天的我自然也不会是现在这副可笑的样子。他是否还记得,当年被他夸过“好看”的那个小女孩?
即将2019了,从第一次见你至今已将近十年。而2009只能缅怀,只能记得,不能再次经历。那份青涩的心情,未满十五岁的我们。
“我多想再见你,哪怕匆匆一眼就别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