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分钟说敏捷(一)

5分钟说敏捷(一)

作者: 微笑着前进Bright | 来源:发表于2017-03-15 21:28 被阅读0次

    引文

    几天前

    思思问我:“什么时候给我们讲讲敏捷?”

    我说:“好啊,咱们安排个时间,我讲一讲,内容比较多,不过咱们可以分几次,每次讲个几个小时吧!”

    思思问:“能不能短点,每次5分钟?”

    好吧!我得怎么安排这5分钟

    敏捷是什么?

    先来看看这张图,听我给你讲个故事

    13年的时候,我参加了CSM认证课程,初识Scrum,当时对敏捷的理解:它是一种研发的方法论。一群技术大咖经过探讨,找到了提升研发效率的理念----《敏捷宣言》,Scrum是将这种方法论付诸实施的框架,透过这个框架我们可以达到提升研发效率的预期。

    当时在我看来这种思想是研发的灵丹妙药,回来试了试,尝试了信息透明化,让小组成员尝试自组织,不过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研发团队每次拿到的产品设计都是”天衣无缝“的几百页文档,而不是拆分成有效的用户故事,团队没有稳定的节奏,初期尝试结果并不理想,

    好,如果我将推行敏捷视为一个产品,那么这个产品出了什么问题呢?有什么是我没有想到的。

    后来我找到了一个可能的原因,这个产品的最终用户包含整个研发环境的每个人,而我只把它,推给了一部分用户(研发人员)。

    再来,我继续学习了CSPO认证课程,希望把SCRUM中产品经理的角色弄明白,回来后大失所望,因为Scrum团队中的产品经理被定义为Police Officer,对产品方向有决策权和定价的能力,好吧,这种角色在我们团队里并不是一个人。

    好,如果敏捷中的PO角色,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组人,我如何把他们都纳入到敏捷的团队中来呢?

    这个领域如何攻克呢?我找到了两个方式,一个是U型变革,它一种驱动组织内部演变的实践;另一个是精益看板,在不改变现有流程的情况下将信息透明化并逐步改进的方式。

    回想一下,当时我是被第一种方式吸引了,在公司内部发起了一个小学习组织,还拉上几个同事一起学习,而后又因为U型理论学习了专业教练,希望借此增强我对U型和敏捷教练的理解和能力......


    故事先讲到这里,现在我们回来看看上面那张图,我将敏捷分成三层:

    第一层叫技能,可以说我最初学习敏捷是从这里开始的,从0-100,有各种各样的技能供我们选择,比如:产品设计需要Design Thinking,这是通过使用原型快速验证想法并持续迭代的方法。研发和管理流程可以使用Scrumban,Xp,TDD,DevOps通过工程实践和可视化工具提升交付效率和协作质量,市场营销使用Growth Hacker分析并找到用户增长的途径等等。这一层我又称其为表象层,就像浮在海面的冰山一样,乍一看这些技能可以快速习得。

    第二层叫能力,能力分为两种一种叫天赋,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比如说,有的人审美好,同等技能下,做出来的UI原型就比其他人做出来的漂亮易用;另一种是通过后天习得并需要刻意练习的,比如说,同理心,如何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理解用户的能力,勇气,当遇到困难时敢于及时寻求帮助,是需要勇气的,这一点在喜欢埋头苦干的程序员身上体现地十分明显。(注,本次我画的五种能力是Scrum的5个核心价值观,这些都是”冰山“能够有效实施的基础)

    第三层叫认知,是真正体现一个人或组织敏捷性的所在,如同《U型理论》中谈到,对于未知事物的接受程度,决定了一个集体的进化程度,及会涌现出怎样的新事物。这一层需要的不只是训练,同时还需要内在持续反思觉察,比如:近年来欧美流行的正念练习,教练等对提升认知很有帮助。

    好了,现在当有人问你敏捷是什么?你知道如何回答了吧。而这一切都是以持续向用户交付价值为核心,并在任何情况下保持一种持续改进的状态。

    后记

    我为何把敏捷这些东西都画出来?因为我在接触敏捷的时候又接触了视觉记录,记得应该是13年的时候,当时参加一个外部工作坊,首次接触到视觉记录,看着几位视觉记录大咖把一天的活动内容做成了一幅画,而当我用短短的几分钟去看这幅画的时候,犹如再次体验了这一天的经历,所以后续我会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来和大家交流。


    我是Bright

    一个活跃在敏捷社区的专业教练,一个专业教练中的视觉引导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分钟说敏捷(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rr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