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落点:激兴趣,知大意,能诵读、重积累。
(1)熟读是文言文学习的不二法门,多形式的读应该贯穿文言文教学始终。
以学定教——预读。重视预学,先学后教。
例如,统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两篇文言文《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预学单可以从两个层面着手设计:①多种方法疏通字词,记录存疑之处;②借助分类问题清单,尝试初读提问。这个预学单的设计,一方面为本课后续学习服务,一方面鼓励学生运用在本册第二单元中刚刚学到的“从不同角度提问”阅读策略。
渗透学法——导读。统编本教材重视文言文的学法指导,不同学段的文言文在课后都呈现有明确的学法提示。
例如,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提示借助注释讲故事,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提示结合语境扩词理解,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提示联系个人读书体会说启发,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提示结合资料袋交流感受。教学中要注意“联旧出新”,注意学法之间的衔接滚动,以求文言文学习能力的螺旋上升。
思维进阶——悟读。教学中可以抓住那些传神的“题眼”“句眼”或者“词眼”展开思维的拓展,整合引领通篇学习进程。例如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聚焦题眼“精”字发散,先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名字往往富含深意,并非随意命名,再请大家利用工具书查出“精”字含有精灵、精魂、精诚、精神等丰富意义。接着情景再现,融入故事深入体验,最后模拟为《精卫填海》作者代言发声,结合“精”字内涵阐释创作这命名的“原因”。
玩味涵泳——演读。小学阶段的文言文篇目多数偏于叙事,适合编排课本剧,以用演读的方式展开体验。所谓“得趣全在涵泳”,在演绎中达成人文合一,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有味道的一种涵泳。文言版小剧本、白话版小剧本、方言版小剧本,各美其美,且玩且演,言入耳,文入味,情致入骨,哲思入心。
(2)博览其思,点面众生,且行且思。文言学习活动走向纵深的关键是:学起来,不要停。
迁移运用。
如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学生知晓了“道旁李苦”的现象,探究了人物的思维方法,之后可以盘点相关生活现象,让学生辨析判断,以深化理解,进阶思维。
有意积淀。文言文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特点,梳理语言现象,玩味特色,积累语料。
积淀一:语词拓展。包括词汇拓展、句式拓展等。例如,《囊萤夜读》的语词拓展——以夜继日、日以继夜、通宵达旦、昼夜相续等。又如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典型句式“……有·……·者”。回顾勾连三年级下册学过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拓展《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让高年级学生从中感受文言文表达特点和行文规律,初步体验玩味其表达效果。文言文语料积累,历来被看作是语文学习者的“家底”。“家底”不厚则文气不振。文言文阅读中的有意积累,能够成为日后行文写作的强大笔力。
积淀二:文体浸润“文无体不立”,文言文教学中应看意引导学生关注文体。例如《少年中国说》,拓展了解《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等文题,引导发现“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司马光》,拓展阅读《文彦博灌水取球》《曹冲称象》等古代机智孩童的故事;《自相矛盾》,拓展阅读《买椟还珠》《郑人买履》等古代寓言故事,洞悉古人“设喻说理”之妙。
以上文字来自陈海燕老师的《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先机与变式》,如有侵权联系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