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印证(高山漫记三)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20-11-27 07:26 被阅读0次

    在众人的印象中,高山与青松,白云与瓦房,属于适配,如遇寺院道观叫绝配。适,适合,相当,就是融合、融通和贯通。绝,绝对,至极,顶点,会有人文意义和哲学思想在呢!所以,我想用壮美来形容之。——题记

    不眠之夜(辅仁街) 深山亭台(友友家小院)

    傍晚,经常会与画家康康谈“艺术创作之境”,而之后,为了排空大脑,走进个人小天地里,去寻找过时的电影来看看,去感受一个片中的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给人物带来的现实困惑,能不能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那只能另说。

    深秋初冬 梅江老家 青春留影

    当发现上百趟高山之行,只是为了印证父辈当年的生活场景以及他们这一代人走过的斑斑足迹,内心感到的只有酸楚。原来,现在的我,老大不小的我,还依旧生活在父母的视野里,还想得到父母的关怀与照顾。

    沿着金华南山的白沙溪走,我的内心是在牵挂金华北山北翼的白沙溪,那里有我清晰的少年成长记忆,也有与生俱来的山水田、桥屋井构成的自然景观和至少上下三代人熟悉的容颜;站在婺城区塔石村新设的廊桥上,观看来自东岭的阳光在西岭上放射半个小时的无声电影,我又仿佛走在家乡的通洲桥上,突然转身想去看看太阳岭的云雾和一个个文学大师依稀走过的身影。同样,体验遂昌门阵村的山路十八弯,又让我重新念叨起跟随父亲、二哥上山砍柴走过的青岩垄、龙门的盘山道以及小山铺的日出与月落。

    绘画艺术,与其说是来自现实生活,还不如说是来自画家大脑的精彩印记,因为印记里有自然与人文的景观,而背后多多少少隐藏着物质与精神两股力量的彼此撞击,这里有画家的彷徨与疾行,沉寂与悲鸣。金华山的云与青藏高原的云没有不同,不同的是地貌;浙江人身上的骨架与陕西人的骨架也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人的相貌。

    除此之外呢,就是性格,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人,有着山泉直泻而下的性格,有着青松直穿而上的脾气。想到此,我会为自己今日形象之猥琐而羞耻,为从早上起床时就要穿上厚厚的三层冬装而感到内心沉重。铠甲不是自己跑到人身上的,是出自人的自我保护。防止外来入侵,有一个好的结果也有一个悲惨的结局,那就是追求个人洁好,身上却潜流着自家山上流下来的小溪,小溪上又搭起只容一个人行走的独木桥。

    行走大山,能成就壮美。呜呼,我要越岭跨界。(完)

    陈水河原创于2020.11.27早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走·印证(高山漫记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ut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