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某社交媒体有网友说去支教被家长打伤尾骨,我忍不住在下面留言:这样的家长确实有,他们只是思想太闭塞,难以沟通,但绝大多数家长还是很朴实的。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儿童节后,爱心人士给孩子们捐了两身校服。发校服那天,校园门口聚集了好多家长。校长不断用彝语喊话,不让家长靠近,在孩子们拿好校服以前。可家长还是不顾阻拦,跑到学生队伍里,给自家孩子拿衣服。到后来秩序混乱,好几个孩子没领到衣服。方老师私下跟我说,在家长们眼里,一身衣服是很贵重的,他们都要来给自家孩子帮忙。一方面怕孩子拿不到,一方面又怕孩子拿到后丢失了。
学校里的孩子都有资助人,每个季度资助人们会把资助款打过来。学校老师把钱送到每个孩子家长手里。经常会有资助人因为某些原因打款延迟或直接弃捐。有些老人就会不理解。
记得春天有次去村里送资助金,只能按到款名单挨家送。有个没收到钱的孩子的奶奶就追在我们后面嚷嚷,因为说的是彝语,我们也听不懂,但看肢体和表情应该是很不友好的。我们让旁边的孩子帮忙翻译,跟她解释了半天,可老人却不依不饶地追了我们一路,最后没办法只能老师自己掏钱给了她。
这样的家长还是少数,他们只是认知的问题,觉得这个钱别的孩子有他们就不能没有,或者以前有就是理所当然的。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不识字,不懂汉语,一辈子也没走出过大山,长期生活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形成一些固有的是非观念。
听说以前还发生过一件事。也是学校的一名孩子的奶奶,把背篓放在学校门口,被一位老师不小心踩到了。这位奶奶就拉着不撒手,又哭又闹非要赔偿不可,后来老师赔了她一百块钱。从俩人的背景来看都无可厚非。对于贫困的老人,一个背篓可能就是她家很重要的家产;而学校的支教老师也大多是刚出校门家境不太好的孩子,背篓随便放在路上,不小心踩到就要赔这么多钱,肯定也不开心。
故事到这里并没结束。老人第二天忽然来到学校,非要当面把钱还给那位老师。原来她后来才知道赔她钱的是学校的老师,老人当着老师的面不断自责,说自己怎么能这么忘恩负义啊,老师们都是来帮助自己的孩子的,都是他们的恩人,她却做了这种事,说到激动处竟伸手扇自己耳光。
邻近期末,有家长往学校送啤酒。他们大多是凌晨四五点钟就从家里出发,徒步几个小时到镇上背回来的,在当地人心目中,啤酒是最贵重的礼物。他们最近的亲属结婚都是送啤酒,而当地人也都善饮。
还有家长来学校邀请老师去家里做客,怕老师们推辞,就一直在学校等着。更有甚者,一位学生家长直接把牛牵到学校当场宰杀了。小阿生的爷爷为了请老师吃饭,去外面借的大米。
之前有资助人一直把山上的孩子当作天使,但近距离接触后非常失望,说孩子自私不懂得感恩。其实我觉得是她一开始就想错了。山上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打小跟着不识字的爷爷奶奶生活,仅仅是能生存罢了,没人教他们做人的道理,所有的善恶都来自于最朴素的生活。他们既有人性中的利己,也有最纯真的善良。他们不是天使,只是未经雕琢的最淳朴的山里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