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
我所悟:礼与理

我所悟:礼与理

作者: 快乐大拙 | 来源:发表于2020-01-23 11:05 被阅读0次

我不是语言文字专家,也未曾专门学习研究文字学,只知中国文字有六意或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但根据我的理解,我始终认为:理就是礼。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履,足所依也。”;所以在现代的《字典》中,解释为“由一定的社会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行的仪节。”或“表示尊敬的态度或动作。”

“理,治玉也。”现代我们一般解释为道理,事物运行的规律。

可见礼与理的内含是一样的,都是人们应当遵循的规律规范。

附带说一下中国民间的一些老理,以帮您识理与礼:

吃鱼不能说“翻”(特别是渔民),这好理解它让人联想“翻船”,所以可以说调头。

家里来客人了,添饭时一定不能说:还要饭吗?要饭即乞讨呀。

不许用筷子敲盘碗。同上,乞丐讨饭敲碗。

过年下饺子皮破了不能说“破”。途吉利,说挣了。

筷子不许立插米饭中。像烧香,不吉。

吃饭不能吧唧嘴,喝汤不许吸溜。不雅。

全家人一起吃饭,长辈不动筷,晚辈不能动。尊老。

长辈做正中,其他人依次而坐,一般来说夫妻要挨着。这叫秩序。小孩子得宠,可以挨着老人,但座椅不可高于长辈。

还有很多饭桌上的规规矩,也可称之为礼仪:

吃饭时,手要扶碗。

吃饭时,在盘子里乱翻,会被大人敲手。

吃饭坐哪就不能再换,端着碗满处跑那是要饭的。

夹菜不过盘中线。

不许吃饭咬着筷子。

不许壶嘴对着人。

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只能夹眼前的。

不许反着手给人倒水或倒酒。

吃完饭的,一定要说“请慢用”,否则就说这个人没有教养。

家来客人,要谨记:茶七,饭八,就是还要来;酒满。常说酒满心诚。

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交往中的规矩:

递、接东西时,要用双手,尤其给长辈。

不许斜着眼看人,老话说眼斜心不正。

递剪子时要手攥剪子尖儿,把剪刀柄让给对方。

敲门应该先敲一下,再连敲两下,急促拍门属于报丧!

客人在,不可以扫地。

做客不能坐人家的床。

做客不许进没有人的房间。

站不倚门、话不高声。

回家要跟长辈打招呼,出门要说一声。

如果违犯了以上这些,就会被认为没规矩。哈哈,没规矩不成方圆,没规矩,就是不懂礼仪,成不了大器!

有人粗暴地把这些老规矩视为“陈规陋习”。随着上一代人渐渐老去,如今年轻人中懂“规矩”的越来越少。

其实,老规矩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礼——充满着古老的人文关怀与换位思考。

相关文章

  • 我所悟:礼与理

    我不是语言文字专家,也未曾专门学习研究文字学,只知中国文字有六意或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但根据...

  • “礼”与“理”

    文/大嫣儿妈咪【原创】 最近《史记》(白话版)爱读中。 经过阅读有趣的“帝王本纪”以及云里雾里的“表”,现在来到了...

  • 礼与理

    人为什么必须遵守礼?礼是依据怎样的原则制订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书将用几个章节的篇幅来叙述。本节要谈的是礼...

  • 好词

    上穷碧落下黄泉 情与理均沾,义与礼皆携。

  • 随性摄影——东林寺

    道由心悟 悟理,悟法,悟人生 ...

  • 礼让理不让

    礼和理 水火不溶 礼节讲究谦让 得让人时且让人 理与礼不同 得理不让人 对就是对 错就是错 是非分明 理直而气壮 ...

  • 理=礼

    其实,曾经我认为男和女,除了身体器官和外形有所不同之外,其他并没有什么特别。后来发现这种认为是多么的荒谬绝伦。 不...

  • 礼·理

    虽然是农村长大,但对于农村的许多风俗和礼节,实在是不敢恭维。 也许是离开家乡太早,很多乡俗都知之甚少,所以难免有些...

  • 驾理与驾礼

    时值岁末,又到返乡团聚共度佳节的好时光。全国各地迎来返乡客流高峰,不管高速公路还是大街小巷,处处都见人们归心...

  • 有感

    《银河补习班》里那些教育理念,那些信仰、向往和执著,我都不惊奇。因着所接所受所感所悟让我明白这些算作我心目中的“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所悟:礼与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xn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