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天妈妈让我去相馆取照片,我拿着单据在店门口足足站了一天都没敢走进去。直到天黑才空手回家,回去被数落成贪玩瞎跑了,但我也没有回应一句话。还有一次出门上学前,妈妈给钱我让我在路上的小卖部打电话到叔叔家,让他去选厂通知爸爸弟弟生病了。中午放学,我在同学家的电话机前反反复复的犹豫了一个中午,在同学的鼓励下我拨通了号码却又在对方拿起听筒前挂断了......我大致上就是这样一个天生的自卑者。
可想而知,我无论在家里或是学校都不是个讨喜的小孩,离受欢迎就更加遥远了。学习成绩也不前不后的排在最中间,于是经常被拿去跟班长比较,谁叫她是爸爸好友的女儿。一直到六年级的时候吧,数学老师不知道从哪里看出了我逻辑思维比别人强这一潜力,选我加入奥数培训班,后来也顺利入围了复赛。这是记忆里,我第一次有了一丢丢自信,成绩也开始蹭蹭蹭往上攀。上了初中我也把数学成绩看作武器,总在老师授课前就超前预习很多很多内容,考试拿满分也是经常。直到换了老师,我依然想要好好表现,下课拿着课堂还没教到的练习题去问老师,得到的回复却是:我都还没教到的内容,你就自己把它做了,那我上课的时候你还会好好听吗!可想而知,我后面的成绩当然是一路滑坡了。
你们应该看出了我是个外鼓励型的人,必须得到别人的认可才拥有自信。听说这跟三岁前的教育有很紧密的关系,我身边也有不少那种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能把自己当公主站C位的朋友,经了解他们的共同特质就是从小都是被夸大的。最近看《我家那闺女》,傅园慧也分享了傅爸爸从小是怎么夸她和鼓励她的。傅爸爸真的好可爱,就连珊珊爸爸嫌弃自家闺女时,他也会站出来替别人家女儿说话,力挺:珊珊已经很优秀的啦,你不能要求她方方面面都做到令你满意。反之,从不被看好的我久而久之我就有了“圣母型”人格,事事谦让,为了好评而不断不断牺牲自己。这种牺牲经历了很多很多年,在职场吃过亏,恋爱中也是不断妥协的一方。这些丧气话我就不一一详述了,总之呢,有那么一个瞬间我终于正视了自己的问题所在,现在,已经没那么“傻”了。
关于自信在心理学中有个专业名词叫“自我效能感”,班杜纳给出的定义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说人话就是,遇事不慌张,就体现了你对这件事的信心。
我们都曾看过一些很高大上的自信心提升术,什么在人群中练习大声说话,与他人对视之类的。虽然我没有刻意去练习过,但听起来好像是那么回事。然而,Bickey老师却给出了让我眼前一亮的办法。
原来,自信并不遥远,它就在生活的小确信中发芽和逐渐成长。自信,也是在越来越认识自己之后,清楚最在乎的是什么。在本期心理博物馆的活动中,有个女生跟我们分享了不同身份的人对名牌包包不一样的态度。让我想起一张跟好友聚餐的照片就收到过两条关于我背包的评论。
我是一个超爱帆布包的人,便宜确实是一部分原因,其次是我喜欢手作帆布包上赋予的独特意义和个性,还有就是对我随身携带一本书这一习惯有极大便利。这两条评论前后出现时,我情绪上并没有波动,评论的人当然都是真心为我好的朋友,只是我发现在“自在”这个点上,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态度,所以并不在意外界的任何说法。
现在,“自信是一种纯心理学的概念”这句话成了我的灵丹妙药。什么意思呢,就是自信这个词原本就不存在,你相信了它便能影响你,也就是说你对任何人事物的表现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当我对一件事想要退缩时,我就会在心里搬出这句话来给自己打气。比如我以前很害怕和老板说话,自从怼了他一次,我就上瘾了,因为当面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真的很爽。更加意外的是,我老板最近居然对我特别的关照,连同事们都发现了。
最后分享Bickey老师一段我很喜欢的话:
“不要放过生活中的任何一个让你感觉到轻松和愉悦的细节。去试穿每一种你可能喜欢的衣服,学习每一款可能适合你的妆容,掌握每一项你可能精通的技能,接近每一个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因为也许你的‘触发点’就隐藏在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