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物的背景,人物是城市的灵魂,二者交相辉映。
一人一城一世界。
看世界,观内心。
女儿UU得知我的人物采访计划后,很感兴趣,并欣然接受了我的采访,让我有了意外的惊喜。
采访对象小传
【姓名】UU
【坐标】多伦多
【职业】大学在读
【移居国外时段】:2011-2012:德国;2012-至今:多伦多
采访实录
我:你看了我写的采访,觉得如何?
UU:不错。但我觉得国内人看了,会不太高兴。
我:为什么?
UU:你写的小青阿姨说很喜欢加拿大,国内的人看了应比较反感。
我:对一个国家的评价是多方面的,小青阿姨只是从自我内心的感受来评价,并不代表全面否定中国,而且这里是加拿大,每个人都有充分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自由。
UU:你这样解释也说得通。
我:我采访你,其实比较关心象你这类第二代移民,是否存在文化断层、身份认同方面的问题?
UU:我是完全没有,因为我觉得我就是中国人。但我有个华裔美国同学,她总是表示没有归宿感,虽然出生在美国,但觉得自己不是美国人,但也不是中国人。将来若是有机会,你可以采访一下她。
我:这可能与你在国内出生长大,读到中学有关吧,因为你在中国接受多年教育,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是中国文化。
你说的这个华裔美国同学,我在瑞士也碰见过类似的情况。她父母来自台湾,自己出生在瑞士,但觉得自己不是瑞士人,她长大后回台湾,虽然第一次来,就觉这才是自己的故乡,还交了一个台湾男友,将中文练得溜溜的,虽然不会看也不会写。
UU:但这种文化意识冲突总是存在的。我有个加拿大的同学,一直很困扰没有边界的家庭以及亲戚关系。例如,妈妈总是很严厉,不讲道理。还有表姐等一些亲戚家的孩子,经常到她家来,一来就占用她的房间,用她的东西,让她很不舒服。
我:那你刚到国外时适应吗?
UU:刚从中国到德国时,有一段不适应,我就经常泡图书馆。那个学校几乎没有中国人,我交往的朋友也主要是亚裔的,如日本、印度、韩国等地来的同学,可能是文化认同的问题吧。有个德国女生其实挺好的,还主动带我参观学校,经常在课间找我聊天。我当时英语也不太好,能听懂她说什么,但不能完全理解内容,这应是文化差异吧。
我:那来到加拿大后情况如何?
UU:来加拿大就完全没有问题,中学同学一个班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只是老师是老外,上课讲英语。
我:你到国外后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UU:就是上大学时选择了不合适、也不喜欢的工程专业。
我:你喜欢加拿大吗?为什么?
UU:喜欢。你看,我选择的专业不对,学得一塌糊涂,一度很挫败。这种情况要在国内整个人生可能就废掉了。但在加拿大可以自由转学,现在选择自己喜欢的软件编程专业,学业很好,也重新找回自信与快乐。
在加拿大,什么年纪上学都可以。我的同学,就有工作好些年再来上学的。在高中、大学都有同学休学一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再回来继续读书。感觉在加拿大很自由,有很多机会,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我:你有想过回中国发展吗?
UU:开始有想过,之后有些纠结。上次回国实习后,就完全不想回中国了。我不太习惯国内那种工作氛围。
我:是什么样的氛围让你不喜欢?
UU:可能因为国内的公司不太欢迎实习生,管理上有些乱。而加拿大对接受实习生是有制度支撑,有规范的管理。另外,国内公司同事时不时聚餐,喝酒吵闹让我也习惯不了。而在国外的公司,同事之间相处比较简单。
我:对于未来职业发展,你有什么规划?
UU:以前想过去美国,但我不喜欢Trump,所以我还是希望留在加拿大。我想去游戏公司工作,或者成为独立的软件开发人员。
我:你最好的朋友都是哪国人?
UU:都是华裔与亚裔。
我:我看到你有华人同学交往的是外国男朋友,对此你如何看待?
UU:他们开心就好!
我:加拿大同性恋合法化,大麻合法化,你如何看待?
UU:人家喜欢就好。
我:但很多父母都会担心孩子控制不了,吸食大麻。这种担心多余吗?
UU:想吸的人总会找到办法吸的,不想吸的人就是合法化也不会去吸。
我:那你会去吸吗?
UU:不会。
我:为什么?
UU:没兴趣。有太多别的事要干了。
我:你的爱好是什么?
UU:看书、打游戏、看动漫。
我:现在很多孩子沉迷手机,沉迷游戏,父母很无奈。你是如何看待的?
UU:有的父母沉迷打牌打麻将看电视剧的时候,孩子也没说什么啊?
我:我从不打游戏,也不会打游戏,真的不知道从游戏中能得到什么。你可以分享一下吗?
UU:好玩啊。游戏中有剧情,可以参与,可以互动,有团队,有成就感。
我:有些孩子因为沉迷游戏,影响学习成绩。你认为父母该如何做?
UU:我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父母越是反对孩子玩游戏,孩子只会越加抵触,越加沉迷游戏。
我:看你也很喜欢打游戏,你觉得你能做到自我控制吗?
UU:我的成绩不是发给你们了吗?是我玩游戏,不是游戏玩我。
(注,人家成绩都是A,或A+。应是遗传了她的学霸爹,不象我这个文艺的学渣娘。)
我:你觉得与父母沟通有什么问题?
UU:有时觉得还好,有时觉得你们不能理解,就不想沟通。
我:你希望我们应作哪些方面改进?
UU:现在挺好的。
我:你可能有时觉得父母不够懂你,但你能感受到父母是真心爱你吗?
UU:当然。
采访结语
最后弱弱地问出那个问题,我确实有些心虚、有些心慌。
因为当孩子说父母有时并不理解她的时候,我有时也会觉得她并没有理解父母,甚至有时一言不合引发冲突也是有的。
提出这个问题,是希望我们之间能达成一种共识:无论发生什么,“爱”永远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永恒的纽带。
最难的是我们彼此懂得!我真心希望与女儿之间不仅仅是母女关系,还能成为交心的朋友。
只是第一次为人父母,确实存在经验不足,不够称职,所以心慌,所以愧疚。
但我们非常珍惜我们今世的缘分,希望孩子能理解这并不完美的父母,正如孩子长大后,也要学会适应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
最后,用纪伯伦的《孩子》 共勉: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由生命本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弓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