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这个故事讲的是寺人披说服了晋文公,使得国家又避免了一场动乱。晋文公宽阔的胸怀和气魄,和齐桓公应属比肩,这就是他们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我们看出了晋文公的宽容大度,捐弃前仇,化敌为友的胸怀。而寺人披又是随机应变,机智善辩,足智多谋。对于晋文公,以前自己的攻打对象能够毫无保留的诉说自己所知的情报,体现了待人的真诚,是何等的为人境界!
晋文公开始听说寺人披来,动怒但没有报复,只是劝其逃走——晋文公也是常人,有着人所共有的情感:“别呆在这里了,也许我一会儿越想越恨就杀了你”——胸襟的容量已见端倪,也正是这一表现,才使寺人披放心了。
在中国历史上,宦官的名声似乎都不太好,但寺人披是例外。一年后,寺人披又有举荐赵衰之功,后者成晋文公五大贤臣之核心,助文公成就了霸业。
本文记叙的虽然只是一件小事,文章虽然不长,但能以小见大,用精简的笔墨描绘,将来龙去脉写得清楚明白、淋漓尽致,很好地烘托、渲染了晋文公胸怀宽大、谦恭有礼的政治家形象。也充分体现了《左传》写人善于揣摩忖度、精于入情入微的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