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
个人
胖猫书屋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诱饵,你上当了吗?
胖猫书屋 2019-06-20 11:16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两张图
两幅图里,中央那个圆的尺寸似乎不一样。把它放到大圆中间,它就变小了;放到小圆中间,它又变大了。
其实它的大小没变,只因为它周围那些圆的大小变了,它的大小才好像也在跟着变。
这种现象似乎有点儿奇怪,但它事实上却映射出人脑思维所受的束缚:我们总是靠观察周围的事物以确定彼此的关系。我们无法不这样,不仅在对待有形物体,例如吐司面包、自行车、小狗、餐馆的主菜、配偶等时是这样,在对待无形的体验,例如度假和教育选择时是这样,甚至在对待短暂易变的事情,例如感情、态度、观点等时也是这样。
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经济现象
第一种阅读选择:59元网上订阅。
第二种选择:125元的印刷版,
第三种选择:印刷加电子版套餐同样是125
我可能不知道单订59电子版是否比单订125的印刷版划算,但我肯定知道125的印刷加电子版套餐要优于单订125的印刷版。事实上,你可以明确无误地从合订套餐中推算出:电子版是免费的呀!简直是白赚了,快来订呀!”我不得不承认,如果当时决定订阅的话,我本人十有八九会选择套餐
总的来说,相对论是容易理解的。但相对论的一个侧面却总是给我们造成误解。这就是:我们不但喜欢将事物与事物进行比较,而且喜欢比较容易比较的——避免比较不容易比较的事物。
类似的案例实在太多了
比如餐馆总有几道菜是超级贵的,因为餐馆老板知道尽管人们一般不会点菜单上标价最贵的菜,但他们很可能点排第二位的。出于这个目的,餐馆推出一道高价菜,这样可以引诱顾客点次贵的菜。
中介带你去看的前几套房子一定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等到最后会给你推荐一套看上去各方面的你觉得都很满意的房子,你太心动了,就是他了,其实这个房源仅仅是中等的,还有更好的呢
公司薪酬为什么要保密
与这个故事异曲同工,1993年,美国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首次强制一些上市公司披露高管的薪酬及津贴等详细资料。这样做的本意是,一旦薪酬公开,董事会就不会再愿意给高管们支付天文数字的薪酬和福利了。监管人员希望这样做能制止公司高管薪酬飞涨这一顽症,因为之前无论是监管机关、立法机构,还是股票持有人的施压都没有将这一顽症解决。不错,这种情况确实需要制止:1976年,美国高管们的平均薪酬是普通工人的36倍;而到了1993年,高管们的平均薪酬已经上涨到工人的131倍。
不过猜猜看,这一政策颁布之后怎么样?薪酬一旦成为公开信息,媒体就会定期刊登一些特别报道,按高管们的收入高低进行排名。这种公开不但没有压制住高管们的涨薪幅度,反而使美国公司的高管们开始互相攀比工资,最后,高管们的工资火箭般地往上蹿。这一趋势又进一步被一些薪酬咨询公司(投资人沃伦·巴菲特苛刻地称之为“悠着点,悠着点,开大奖了”公司)“推动”,它们建议那些高管客户回去要求幅度惊人的加薪。结果呢?现在美国公司高管们的平均收入相当于普通工人的369倍,是高管薪酬公开前的三倍。
这个在我们工作中也得到验证,工资多少与幸福程度的关联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紧密,可是,我们还是一个劲地争取高工资,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嫉妒。一个人对工资是否满意,取决于他是否比他同部门的,甚至不同部门但是他觉得水平差不多的人高?如果不高,他决会觉得不舒服,就会去吵闹,到后来,每个人都会采取类似措施,所以人事必须要采取工资保密的措施
打破相对论的怪圈
我们给一辆几十万的汽车加装1万元的真皮座椅不觉得贵,却不愿意花同样的钱来买一套真皮沙发(尽管我们知道在家坐沙发的时间要比在汽车里长)。但是如果我们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就会把这1万元用到比真皮座椅更合适的地方。我们把它用来买书、买衣服,或者去度假,不是更好吗?
所以当你在陷入比较的时候,一定要常记得提醒自己,必须拓宽视野!虽然不太容易,因为凭相对因素做决定是我们自然的思考方式。但是我们要尽量克服,控制自己,慢慢改变自己的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