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与父亲节”是近年来被日渐拔高的两个节日,母亲节仿佛刚刚过完,又迎来了6月16号的父亲节。幼年时不曾感觉到这个节日的存在。这是新时代下催生的精神文明之花。当我们完成了温饱的原始积累,生活日渐丰裕时,生命的要意义自然会向更高的精神世界拓张。我们开始追求生活的仪式感,给庸常生活注入一点精致,能让疲软的细胞立即饱满,领略到一丝生命的欢畅。
微信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朋友圈把全民普及成了文艺者和生活的呕歌者。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阅读,诗意表达,在浩如烟海的文字库中不断的韬光养晦,雕塑出动人的展颜。人人都可以在朋友圈用文字传达心声,宏扬美善,老少咸宜,信手拈来。
当朋友圈被一篇篇有关父亲节的文章刷屏时,我再也坐不住了,决定到商场给老爸买套衣服来了却心中炽热的盛情。
你的工作可以更生动很快来到了市中心的商业主干道上,择定两个商场进行选购。这两个商场是一个老板经营的两家分店,两个店面的衣品价位基本在同一个段位,只不过款式有所不同,让顾客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我先走进了一店,一店推出了一个父亲节的活动方案,力度颇大:满150立减50。之后又去二店,二店的优惠方案却有别于一店,活动价位7.9折。我粗略的算了一下,一店满150减50,划到6.7折。相比之下,一店明显有价格上的选择优势。但二店的一个男款的颜色吸引了我,因为这是爸爸最喜欢的烟灰色。但放弃一店明显的价格优势而选择此款,在理智上不能让自己信服。因为该款的面料和做工并未让我感到明显的优势,不足以构成我非选此款的理由。但我希望年轻的导购员能够给我一个信服的理由,如果给出的说辞能够打动我,我决定买下此件。
你的工作可以更生动“一店是满150元立减50,明显比你们这个二店要优惠一些啊。它们不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两个姊妹店吗,衣品在一个段位,平时的活动方案不都是一致的吗?这次为什么不同啊?”
“......“导购员竟一时语塞,没有回应。
“为什么会有这么明显的价格悬殊啊?”我不死心,继续追问。
“这不是也给优惠了吗,你看看原价,每件比原价便宜不少呢!”导购员似乎找到了思路,有了回应。
“但还是没有一店的价格优惠啊。”
“你看看正价是多少,每件少说也便宜了几十元,你看看俺们贴的活动标签,现在都已经是特价了!”导购员这次的回复似乎圆满了一些。但始终没能抓住核心,没能阐述出问题的要义。并且可能觉得入了思路,音量也明显的加大了起来。
“但毕竟还是不一样啊,我为什么要放弃更可选的让利空间而选择你们这个店的啊,你并没有给出一个打动我的理由。”如果不是真的想买下这件,我不会如此固执。其实我只是想获得一种潜在的心理助推和支持,导购员如果能洞察顾客的这种心理,完全可以顺利的促成销售。愿意和你沟通的顾客,是值得你充分挖掘的顾客。
“你觉得划算的话就买,不划算就不买,活动又不是我定的,老板怎么定我就怎么卖。”女导购话锋偏转,脸带愠怒,音量又提高了几个分贝。
“你确实没有给出一个让我足以信服的理由。”我开始较真了。也想再进一步激发她思路的转变,这似乎已经是两种思维的碰撞了,买卖本身已变得不再重要。
“什么信服不信服的,我又不是老板,怎么卖我又当不了家,你想买就买,不想买就拉倒,说这么多有什么用呢?”
你的工作可以更生动“......”这次是我语塞了!不知如何对语。我是真的觉得自己的固执太重了些,话语也太多了些,在无谓的东西上消耗太久了些,立即扭头走开,不作一丝一毫的迟疑。这一瞬间的决绝已无关商品交易本身,而是面对苍白与空洞时的恼怒和失望。人的情思和语言怎么可以如此贫乏?
在我转身离去几步之远后,我听到了女导购的愤懑:“神经病!”然而我已经不想再争辩。
一次销售就是一场对话,对话就要有思辩,有揣摩,有人情,有温度。
更何况商品交易是一项超越常规的对话,你要从我的口袋中掏钱,要让我支付时安心果断,心悦诚服。
也许是商场管理层的决策对一线销售的贯宣不到位,没能对基层进行完备的解读,让你没能掌握两条优惠方案的不同,这是管理层的失误。
你的工作可以更生动但抛开销售本身,我们还应该自具人性的光环啊!给自己的语言润色,给思维润色,给认知润色,增进精神底座的色温,才不会让自己变得干瘪枯燥,味同嚼蜡。
更何况,你是要到这个社会中担任一个分工的角色,要靠它筹建立世的屏障,是不是更应该扩充和完备自己?
愿你是一湾叮咚作响的溪流,而不是一潭瘀滞堵截的枯水,你还那么年轻,你可以更生动。
你的工作可以更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