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万鸣炜(优必选悟空产品总监)。
产品介绍:悟空机器人2018年9月才发布,智能便携人形机器人。它的应用场景和AI能力与市面上大多数机器人或者消费电子产品没有太大的区别。AI能力:语音能力来自腾讯叮当、视觉能力来自腾讯优图;舵机堆叠和运动控制用的是优必选研究院的技术。
本节讲座,大家可以学习到AI类产品的“生命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给产品设计生命感,以及怎么给产品赋予生命感,才会不显得creepy。这里的AI产品主要是与人类有密切交互的,例如语音、触摸等。

一、如何塑造生命感
1. 外化:生命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要想被人类感知并认同,就需要产品通过某一个具体的行为或反应,具象化的将这种属性给表达出来。


2. 碎片化:短期来看,生命感的外化表现应该是随机的、不可捉摸的。如果经过几次尝试,发现总是固定的几种回答或者几个动作,看起来就像是写好的程序或者像僵尸一样。

3. 体系化:长期来看的话,生命感的外化表现应该是成体系的,有规律的。就像人或者动物都有自己的习惯动作,或者习惯性思考。
对于悟空机器人的设计就是这样的体系。所有的生命表现力都是通过动作、表情和声音来表现的。比如跟人互动时应该是怎样说话、做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没有人互动但是自己在工作的时候,应该表现出怎样的状态;以及闲置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4. 赋予人设
人设就是一个人物鲜明的特点,比如现在很多明星出道都会被经济公司包装成某一类性格特点的人,有的是在自己在不断探索中形成并不断被外界强化的特点,比如代表性语言(口头禅)、代表性动作和代表性服饰等。
二、机器人功能模型
机器人的通用模型如下图,不同的机器人厂商都造出了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其实也只是在应用层、能力层和基础层的组合。有的厂商选择了音箱的模式,有的厂商选择了扫地机器人的模式,还有的选择了圆滚滚的宠物型机器人,或者卡通动物形象的教育机器人......但没有一个厂商真正在机器人的行业走出去,成为一家被市场标记为【成功】的公司。
一旦有了,以中国人的复制能力,大家会一窝蜂的去复制这个公司的产品模式。

那优必选为什么会一直坚持做人形机器人呢?因为从长期来看,走入家庭和生活,适应人的生活环境,最合适的应该是人形机器人:具有人类相似的身体构造,行为表现更容易获得人类的同理心。
其实,我还想到一点,无论是智能音箱还是扫地机器人,其实以后都可以很容易集成到人形机器人上去,如果一开始就养成这个人形,让人们形成习惯,再慢慢地丰富技能;比一开始做一个音箱,后面再做机器人,要更具备品牌辨识度。
但是,真正让机器人走进人类家庭,其实还有很多困难。
一是行业现实远远低于用户预期,用户的预期是被科幻片拔高的,但目前的AI还只是一个弱人工智能;
第二个是成本负担和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因为用户希望机器人能够帮家人做很多事,但功能越多就会成本越高!成本一高,就不可能被广泛的用户接受。
第三是部件的性能牵制了产品的核心功能。其实这也是成本问题,家庭用的机器人如果要像工业机器人一样强的鲁棒性,那研发资源和成本就会成倍增加。所以,现在因为关键部件的限制,只能稍微舍去产品的性能。
三、优必选的三步走策略
1、生命感的塑造
打造人类对优必选机器人的情感粘性、认同这个“异类”在家庭中存在。因为先有了认同感,才会对其缺点(功能不足)有所包容;
2、行业赋能
避免C端用户的价格敏感,转向B端用户。努力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方面思考;或者是因为有AI赋能B端客户,吸引到更好的政策(国家扶持方向)倾斜;再或者是给客户导流,吸引到更多的流量。
3、开放生态
当发现人形机器人的产品价值和模式是有利可图的,就会有更多人加入到赛道中。优必选的先行优势就能体现出来。让更多专业的人来优必选机器人平台上来开发技能。
思考:让人对机器人产生情感这种设计,会不会产生道德或者伦理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