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证

作者: 忘忧草思无邪 | 来源:发表于2024-03-15 04:56 被阅读0次

    解证

    师父吉祥,关于惟护师父的建议,我也是选择性吸收,大体上可以接受,但是我实际上我也有不赞同的地方。我说话直接请您见谅!

    首先,解悟的确不是证悟,但是并不是跟证悟没有关系。解悟是证悟的基础和阶段。正如王守仁的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其实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正如名将之路,先要从熟读兵书开始,然后才是从战场上从一个小兵做起,建立军功,和威望,交与自己生死相交的战友,把学到的理论灵活的运用到实战中。等等,才带得动兵,打得了仗,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将军。

    第二,经典无人说,虽智不能解。以经为则,以戒为师,以人为辅,不代表不要人。人能宏道,非道宏人。能够背诵,引用经论,不代表已解如来真实义,能够证悟佛经真实表达的法义。佛陀为什么告诉我们即使是他说的话,也要在实践中反复印证才能信!不仅是为了破除我们对相,对外界,对权威,对偶象的迷信。也是因为佛陀的法义是有次第和阶段的,也是有针对性的,针对不同的根器会讲不同的法义。除了禅宗一悟直入如来地。讲华严经,法华经,因为根器不相应,接受不了,那么多阿罗汉退席。所以古大德说,非开悟者不讲经,依文解义,三世佛冤,自误误人!

    第三,实修实证要从根本,心性上下手,如果内心不觉悟,不用大般若智慧诵经,念佛,打佛七,拜忏等。不与佛陀的心性相应,不彻底的放下缘起的假相,就是念破嗓子也是枉然,也不得往生。

    此外,能够背诵三藏十二部经典的确不代表解脱,但不是与解脱无关。我记得在清朝废除出家考试制度前,古代的出家考试都要背诵几百卷经文。一方面是代表过去熏习的善根,另一方面语言文字是证悟本心的工具,要以指见月而非指!不立文字不是不用文字。包括儒家经典的学习,古代的士大夫,读书人,那个不是倒背如流!

    第四,我还是不赞同末法时代成就最大的是念佛老太太!佛法是心法,如果她的心性与佛相应且万缘放下,遇任何事如如不动,犹如僧肇和二祖,将头迎白刃,犹如斩春风。那么我承认他成就最高,相反,如果做不到念念相应念念佛,每天十个小时也是枉然。真正与佛相应,二六十中,不倚一物,但依自性,弥陀嘴里念弥陀,相当于时时刻刻,当下佛号不断。

    而且念佛不一定有功德,倘若以贪嗔痴的心念念佛,相当于自欺欺人,果报在地狱。

    所以发心是根本,佛法是心法。一切都要回归心性,也要从心性出发。所以佛法是圆满的,究竟的,起点即是终点!

    私以为,虽然六祖的示现告诉我们,佛法的修证与世俗的财富,地位,知识,阶级,等等无关。那是否就代表不需要世间法呢。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虽然相本空,但是佛陀依然百千万劫修相好,不是佛陀执着,是众生需要 。同样,学习世间法也是为了证悟以后行菩萨道!

    私以为,现代社会不同于六祖的时代,所谓弘法者,必须宗通说也通!文盲自己修证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要弘法利生,最好还是选择鸠摩罗什式的人物!

    第五,如果写偈子与证悟没有任何关系,五祖为什么选择以这种方式传法呢?

    私以为,语言文字是相,是工具,但是相由心生,性相一如。语言文字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证量和心性,因为什么层次的人就会说什么层次的话,写出什么层次的文字!

    最后,关于烦恼与菩提,其实就如果波与水,树和他的倒影,是一体两面。只要肯在放下烦恼,当下即证菩提,因为本自具足,因为无二无别,非一非异!

    以上个人浅见,师父若有不同意见,愿听您的看法!

    感恩您的慈悲与教导!

    祝您旱成道业!

    常惭愧居士净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fg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