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將近9個小時的綠皮火車,傍晚抵達月山站。火車上的水怪怪,茶香卻難以下咽,咽下去總想吐出來。
月山 月山小小的月山車站,像南方的小學校。
月山 月山月山,中藥鑑別課老師的家鄉,六十多歲的老師一輩子跟中藥材打交道,世代中醫。三個兒子也傳承了家業。對於中藥材什麼是道地藥材,質地的鑑別,經方的應用,民間單方的應用,實際效果,如數家珍。
老師接我們到了家裏,吃了無比舒坦的家常飯,喝了老師用二十多種中藥材泡的藥酒。師母剛從焦作回來就給我們準備飯食。那盤山裏的豬肉做的腐乳肉一蘸饅頭,絕了。
我發現做藥做茶的人,在吃這件事上也大多有天分,而這個天分來源於明白產有地,採有時,炮製有法的大原則。他講了一件事,他有位四川的朋友,聽說老師常喝棒碴粥,笑他說這是餵豬的東西呀。結果這個朋友有一次來到老師家裏,老師熬了棒碴粥給他,又香又漿糊,問是什麼,老師說就是你們那裏餵豬的東西啊。你們的玉米跟我們這裏產的玉米能一樣嗎?
月山 月山 月山 月山 月山飯後跟老師喝茶聊天,聊了很多茶與中藥材相通之處,飲食藥同源同理。產有地,採有時,傳統加工工藝,方為道地藥材。茶也如此。
現在不要說不是原產地的情況,即使到了原產地,也未必是道地藥材。比如植株本身,老樹和嫁接扦插的一定不一樣,不到時候採摘的也不一樣,種植中的養護環節不同也不一樣,採摘等級是否達到標準也不一樣,炮製手法還是不一樣,存儲也會產生差異,包括最後入口,如何做,與什麼配伍,又與什麼人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該喝什麼茶同理。
再比如來到了博愛縣,未必能買到道地的山藥一樣,也像即使去了新會也未必買到道地陳皮一樣。這次之所以臨時起意來老師這裏,就是因為中藥鑑別課上皇甫老師講到了陳皮,裏面的講究很多,特意來老師這裏請教,同時也看看老師的中藥,聽老師說說聊聊,藥,以及藥之外。
月山 月山給老師和師母帶了些茶、還帶了一隻紫砂壺和幾支杯子。老師這裏也有壺和杯子,讓我喝茶體驗了一下。釉料是用中藥材調配的,厚朴三期的師兄去實現和製作出來,並且申請了專利。有幾個作用,第一,會把分子變小,原本100的分子,經過這個茶杯會變為70。我實際喝茶的感受是,加入熱水,杯有細微的沉香氣味。茶的滋味變得更為飽滿和立體。而湯感會潤滑成團。第二,長期用有化痰的效果,我時間不夠不及體驗,但有人有此反饋。
老師說,中藥材的寶庫很大很大,要自己去琢磨,研究,嘗試。而做一個行業,累當然也會累,但是心不累,這裏面的秘訣就在於要找到樂趣,有那麽多要去琢磨,要去深入的東西在,那麽多搞不清的東西要去搞清楚,就有樂趣,也能堅持下去,還不覺得有堅持之苦之難。樂在其中。
月山 月山寶釵第一次見老皇甫老師,她聽老師一席話給老師總結了三點:1.經過了大風大浪;2.格局特別高; 3.一切功勞都是對方的。
老師問我這次來有什麽想法和要求或者要達成的目標,結果我說:胡辣湯,燴面,漿水面……老師哈哈大笑。我是第一次遇到老人家一下就明白我們奔著特色小吃來的心情的情況。因為老師也是為了中藥材全國各地跑,每到一處就要去瞭解和品嚐當地特色的人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