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盛宴,全城出动的秋游活动如期举行。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孩子们这么热衷于秋游呢?理由无非几个:
不用上课。上课本是一件中性的事件,甚至是学习知识满足好奇心的场所,可什么时候变了味道,变成孩子们不得不面对的牢笼,变成老师让孩子乖乖听话的手段?耳边还响起:如果你们回去的时候没有做到安安静静的,那么就回去上课,不能直接放学!我的天呀,如此破坏上课这件事,到底伤害了谁?
自由。自由飞翔大概是孩提时代的热切渴望,可是学校给孩子的印象如今变得越来越狭隘。成绩自然是声势浩大的旗帜,似乎谁拿到它就能高枕无忧一辈子,殊不知这里的隐患和风险,大到足以毁灭未来……其次是纪律和限制,这个不能,那个不行,这个批斗,那个表扬。安全是基础无可厚非,但是它的位置已经高于一切,甚至影响到大脑的最高统领地位。当安全取代勇气的鼓励,当安全上升到无处不在的说教,孩子能伸展的空间和思想能拓展的天空是否也受到了威胁?我一直记得尼尔森说的一句话:摔断的骨头容易接回去,但破碎的勇气可能再也找不回来!我无意忽视生命的重要和高贵,但是作为一生成就和幸福的考量,鼓励孩子冒一定的风险而作出的探索难道就理所应当被置之不理,闻之色变,甚至唯恐避之而不及吗?
最后一点是我个人关于吃的一点常识化思考。吃,是多么本能的事,如此浩大的秋游,美其名曰社会实践活动,我暂时不说它真正的意义所在,我只想探讨对于秋游吃的想法。随心所欲地买,随心所欲地吃,随心所欲地分享,全然以孩子在中心的事。孩子除了感到满足,就是被无条件关注的渴望!平时很多家庭并不缺少被满足的经历,可为什么这样的集体活动能让一个孩子激动到一夜难眠,迫不及待?不解。大概终归于孩子的本性,人类的本性,以及对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本能向往吧。
我想,最关键的莫过于,如果有其他的选择,如果学习生活中有其他别样的实践活动,如果给孩子的学习能注入更多丰富深刻的味道,秋游会如此遭到热爱吗?会。但是应该就不会如此形式地表达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