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是一句很常见的话。这句话本身也没有什么毛病。但当我们把这句话完完全全的付诸于生活的实际行动中,便多少显现出来一种端倪————一种严格划界,把他人善意拒之门外的尴尬。
AA制在大学生活已经深入我们的大脑意识,不管是和关系好的还是关系一般的大学同学或者朋友,我们几乎时刻践行着AA的原则。
1
可能有的人不是很明白出门公交AA这个说法,举个例子,这是一个真实并且广泛存在的例子。B同学和c同学出门搭公交,到了公交站点B同学才发现自己既忘记了带公交卡也没有零钱在兜里,上车的时候c同学便随手帮B同学刷了一下公交卡。而事后,B同学便坚持要拿那公交钱给c,但c却认为大家都是朋友,互相帮忙没啥,这只是一个随手的事情,况且也没啥钱,B不用特意来还钱。c和B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后但B还是坚持拿钱给c,瞬间c就觉得很尴尬。以致于后来c出现了类似事件也是同B一样的做法,因为怕别人记着这钱的事不好意思。
2
类似AA的事件不止一件。最近让我感触深刻的应该是我这学期开学返校时发生的一件事情了。
那天我是晚上10点的火车到火车站,说实在话,大晚上的,在没有公交回学校只能滴滴或者叫出租回学校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女生我还是有点害怕的。当时班上虽然已经有男生在学校了,但是我还是不好意思去发消息说麻烦他来火车站接我一下。虽然室友说到时候请他吃顿饭就好了,我却依然觉得这样不是很好。我认为让同学来火车站接人这份情谊有点重,而且还是大晚上在没有公交的情况下,再者对方是个男生,虽然同班有点熟,但毕竟不是死党也不是男票,我认为还是不怎么好的,也不好意思去叫人。于是我做好了自己独自一人回学校的打算。
老姐很担心我,我上车前甚至在车上发消息的时候她还一直在叮嘱我要找个伙伴来接我,我骗她说我室友会来接我,让她不要告诉爸妈我火车到达的真实时间,只告诉了转车到达的时间。老实说一直到没看到班群里老大发的消息前一秒我的内心一直都是紧张害怕而又担忧的。
老大是外省人,人很好,我和他还算比较熟。他当时是很突然的在群里问:有没有人今天晚上到学校?我那时刚好在候车室等待转车,很无聊,看到信息便回复了:我今晚大概10点到。他说他也是,然后私信我说到时候一起回学校,我说好。回复完消息后我的内心感觉是一块沉重的石头终于落了地,顿时轻松许多。
后来是我先到的火车站,看到没有他的身影我就给他打了个电话,他说晚点了十多分钟,我说没事,我在出站口那里等他。可能是因为晚点的关系,他后来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我们是打的回的学校,到了学校边上,因为大部分餐馆都关门了,我们就随便找了家没关门的小餐馆,吃了点饺子还有粥。吃东西的钱是他一起付的,滴滴是我付的。但是滴滴其实没用多少钱。在路上我习惯性地问他那个吃东西钱是多少,我支付宝转给他。我是已经习惯了AA的,所以并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但他当时说了几句话让我开始觉得不是很妥当了,他说的原话我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大概意思是说大家都是同学,没关系啦,请你吃一顿饭没关系。后来我好像说:是同学没错但还是要给你,你看你今天也算是护送我回来了是吧。然后他大致说的是:你就当我请你吃了顿饭,没什么关系的,大家都是同班同学,没事的,不用 特意分那么清。感觉当时气氛开始有点尴尬,然后我就只好无奈地说了句:好吧。而后又接着和他聊起了天。
和他的谈话也让我开始反思起来,发现原来我们和大学的朋友之间的总有着莫名无奈的生疏距离感。
已经辨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在自己和他人之间划了一条泾渭分明的楚河界线?就像我在城里而你在城外,相安无事而又充满距离感的相处着。
或者在某一天中,我们会开始发现,开始怀疑,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关系变得不再那么纯粹?什么时候开始,利益关系被摆放到了前面?什么时候开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变成了常态?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一腔热血和一片好心被别人当成了驴肝肺,甚至被说成是多管闲事?
我们都为自己筑了一个笼子,笼里笼外两个世界,却依旧微笑而不失礼貌地与人交往。距离感就这样慢慢地在空间上无限蔓延,扩大领土。
我们虽然已经过了年少的天真岁月,但流逝的岁月并不能阻止我们对内心童真的保护与挽留。我相信这世界善意还是要多于恶意的。我们在为自己筑巢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打开笼子看看外面的世界,融入其中。
无限蔓延的距离感愿终有一天我们能安心的撤下内心的笼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