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者乐,水,知者动,知者乐。
水是动的。知者乐意运用他的才智,贡献给社会,像水流一样不停息,他做起事来,剖决如流,也像水流一样畅快。知者得志,得用,有成就感,所以他乐此不疲,他很快乐。
仁者乐,山,仁者静,仁者寿。
山,是万民所瞻仰,所谓高山仰止。山中草木生长,飞鸟走兽栖息,为人们提供各种自然资源,而且出云道风,立于天地之间,所以古人对山是非常的崇敬。
仁者安于义理,不动如山,而厚德载物,他似乎没有做什么,但他让万类霜天竞自由,在他的平台上做。所以仁者静。静而安之,故仁者多得长寿。
用今天的话说,知者是成就自己,仁者是成就他人。知者是精英,仁者是平台。知者动而乐,仁者静而寿。
️赋能王解读️
大家早上好。
日更演讲,成就梦想。
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
越付出,越富有!
昨天我们讲樊迟问知。这里面就提到了,一个是智,一个是仁。
孔子根据樊迟的情况给他对智和仁分别作了解释。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就是说,你只管顺应民心,对不可知的鬼神敬而远之,别为鬼神所惑,就是智。能够先难而后获,就是仁。
今天孔子对于智和仁又做了另外一番解释。
不是直接解释什么是智,什么是仁,而是说智、仁具有什么特点,做了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分别比喻成水和山。因此,这句话也成为了千古名言,我们先看原文。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这句话大家一听我的断句好像有问题,因为大家不都是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吗?为什么我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呢?
其实这里是作了一个区别,因为一般人解释会解释成: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仁慈的人喜欢山。
是这样吗?似是而非,好像是,其实不是。
其实综合孔子的说法,结合前后文,应该是:智者像水一样,因为智者动,智者乐。仁者静,仁者寿,具有山这样的品质。而不是他喜欢,“是”和“喜欢”是两个概念。
到底这段话这一章是什么意思?我们来好好的了解一下。
先分开来解释,然后再综合来解释,大家听听有没有道理。
我们先说说知者,也就是智慧的智。智者具有什么特点呢?他像水一样是流动的,像水一样是快乐的、活泼的。
因为水是动的,智者乐意运用他的才智贡献给社会,像水流一样不停息,做事也会剖决如流,像水流一样畅快。智者得智,得用,会有成就感,所以他乐此不疲,他很快乐。
聪明人都多半很活泼,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这个气魄,这个气度。
仁慈的人,仁厚的人,具有仁德之心的人,他有什么特点呢?
他们像山一样沉静厚重、悠远长久。
山,特别是大山,我们都会很崇敬它,万民瞻仰。所谓高山仰止,山中草木生长,飞鸟走兽栖息,为人民提供各种自然资源,而且出云道风,立于天地之间,所以古人对山是非常的崇敬的。
仁者安于义理,不动如山而厚德载物,他好像没有做什么,但他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你可以他的平台上发挥才智。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智者是成就自己,仁者是成就他人;智者是精英,仁者是平台,智者动而乐,仁者静而寿。这是华杉的解释。
在这样的解释里面,把智和仁是分开的,好像智者是一类人,仁者是一类人,颇有一种对比的味道。就是你这种人是这样的,像水一样活泼流动,他这种人像山一样沉静。
事实上是对立的吗?我认为不是的。
记得有八个字吗?动若脱兔,静若处子。
就说这个人要动起来,像兔子一样灵活敏捷,唰的就出去了。要静起来就像处子一样,很安静,一动不动。
其实就是说的一个人的两种状态,我们作为人来讲,既不可能一直在动,也不可能一直在静,该动时动,该静时静。
就是说当我们动的时候,需要我们运用智慧去与外界处事的时候,我们要像水一样活泼流动自然,具有水一样的品德。
在道德经里有专门关于水的描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里面有大段的详细的解释,说明了水的重要性,这些有才德的人,有品德的人,他是如何像水一样的。一会儿我还要讲一讲孔子论水,现在我先讲一讲我的看法。
水是多变的,它随时能够改变自己的样子,有着不同的面貌,而且他们并不是总是很柔弱、很平静,他们在暗中积蓄着力量,一旦爆发的话,将会展现出极为恐怖的能量,甚至可以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水所具备的是一种柔,虽然柔弱,但柔能克刚。水若为善,可以泽被(pi)万物;水若为恶,便是洪水滔天!
智者是聪明的人,他们可以快速做出反应,而且思想很活跃,有着灵动的性情,就像水一样不停地流动。
智者有着水一样的深邃,不但可以事先洞悉事物的发展走向,而且遇事还能随机应变,当事情的发展超出了自己的预料时,不会墨守成规,坐以待毙,可以凭借着自己的智慧破除愚昧和困危,找寻其他通往成功的路径,即便找不到出路,也能够随遇而安,乐观地看待周围的一切。
这是作为人智的一面。
与外界打交道的时候,要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那另一面就是仁,其实就是自己相处的时候,平常的时候做到不动如山,像山一样。
也就是在别人看起来这些大品德的人,像山一样令人敬仰,他往那儿一坐,不该他发言的时候,不该他去做什么事的时候,他不动如山,坐如钟。
佛家讲叫:如如不动。看起来像山一样需要景仰。
而对于自己来讲,这个时候能够静下心来,不会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自有一股“任尔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气度,所以能够宽容仁厚待人,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没有过分的悲伤和恐惧,安详沉静,所以能够长寿。
大家记住,在这里孔子把智和仁拿出来讲,是因为他们各有其含义,各有其要义,并不是对立的,不是说你是动的,我是静的,你是这样的人,我是那样的人。而是指的两个方面,就像阴和阳,就像白天和黑夜,白天太阳一出来光明温暖,黑夜太阳一下山以后就黑暗。它是不同的两个方面,有动有静。
大家想一想,孔子一直推崇仁,仁者没有智慧,能叫仁吗?
我们一直说,智而不仁,能叫智吗?它们是一体的。对于一个人来讲,要兼具智还要兼具仁,甚至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叫勇。
孔子有一句话大家记一下: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什么意思啊?
智者不惑,他能够想明白事儿,站得高看得远,所以他不会迷惑,他知道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他有价值观,他追求道,知道天地大道是什么,我照着大道走就错不了,所以说他不会疑惑迷惑,不会迷茫。
仁者不忧,他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他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说他不会忧虑,不会忧愁,老是担心明天该怎么样啊?后来如何如何,他相信有因必有果。
我做好了昨天,今天差不了,我做好了今天,明天就差不了。
勇者不惧,一个勇敢的人,他知道什么叫大义,行的端坐的正,不会惧怕一些邪恶势力,不会惧怕那些东西。
孟子有一句话,叫:“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整个说起来,就是作为一个人,要兼具智和仁,甚至有勇,智、仁、勇三者俱备,方称为仁。仁是总的概括。
就把它细分,还可以分为智、仁和勇。你不同的时候要有不同的表现,这是一个综合的,统一的。而且他们还互为表里、互相映衬。
华杉在解读论语里面还专门说了子贡与孔子的对话,我给大家念一念。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翻译过来就是:
子贡向孔子发问说:“君子看见大水一定要观赏,是为什么?”
孔子说:因为君子以水之德来比拟自己。水遍布天下,而无偏私,这是君子无私之德。水是生命的源泉,有水,就有生命,这是君子的仁爱。水往低处流,而每到一处都讲理,遵循着地理脉络,这是君子的高义。
浅处漂然而过,深处深不可测,这是君子的智慧。遇到百仞深谷,毫不犹豫纵身而下,这是君子的果决勇毅。绵弱之处,深入微细,无所不达,润物无声,这是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污垢,包容一切,有如君子的豁达胸怀。
泥沙俱下,最后还你一汪清水,这是君子的善于教化。装入任何量器,一碗水端平,这是君子的正直公平。装满则止,不贪多得,这是君子凡事有度,讲究分寸。千曲万折,最终一定要向东行,这是君子百折不挠的意志!
通过这一段,大家看到没有,水的德性,是不是君子?光它就具备君子的所有德行,就具有一定的仁德。
所以我们看问题的时候,不要把它给割裂,说你是智的,他是仁的,而是要兼具其中的品德,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候,或者说对待自己、对待他人或者自处的时候所具备的品格特点,动的时候像水,静的时候像山。
亲爱的战友们,听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呢?想想自己是智者还是仁者,还是两者兼具,我们从这里面能够汲取到什么智慧呢?
希望大家认真聆听,并且积极回馈。今天这一章我们就讲到这里了。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来继续解读论语《雍也篇》第24章。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到底这里说的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我们明天准时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