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有效是可以学会的
【行文结构】
一、为何需要有效管理者?
现代社会特征:由众多大型知识型组织构成,主要成员为知识工作者。
知识工作者的特点:不生产有形产品,而是生产知识、创意和信息。
知识工作者的动力取决于他的工作有效,以及它有能力去取得成就。
知识工作者是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生产要素。
二、谁是管理者?
定义:现代组织中的知识工作者,因担任职务或掌握知识而对组织绩效和成果产生影响的,均为管理者。
知识工作者是否属于管理者,并不取决于他是否管人。比如,游击战场上人人都是管理者,单枪匹马的市场研究人员,化学公司研究所的某个研究人员等。
有很多人必须做出意义,重大而又无法逆转的决策。例如新都语文试卷。
权威来源:知识带来的权威与职位权威并重。
三、管理者面对的现实
管理者要面对自己几乎无法控制的四大现实情况:
1.时间管理:管理者的时间常被他人占用。
2.日常作业与决策:管理者易陷入日常作业,婴儿他的所思所想就会由事情发生的顺序所决定,但是事情本身告诉管理者的信息极少更不用说揭示真实的问题了。因此,需制定标准以关注重要事项。
3.身处组织之中,会把管理者推向无效。身处组织之中,就意味着只有自己的贡献被他人使用,一个人的工作才是有效的。
4.管理者身处组织之中。组织内部的无效:管理者常因组织内部关系而陷入无效,需关注组织外部成果。
【疑问】第三和第四很像,第3强调了“组织”,第四强调了“之中”,这意味着什么呢?
四、有效带来的希望
人类历史清晰的表明,真正供应充足的,只有各方面能力平平的人。我们不是要去努力培养全新的超人,而是使用现有的人让组织运转起来。
我们必须学会以合适的方式建立组织,使得任何一个在某个重要领域,有长处的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提高有效性是提升管理者绩效和满足感的关键,需学会以合适方式组织,发挥个人长处,提高产出质量。
五、有效真的可以学会吗?
学习类型:知识、手艺、技艺的学习方式。
有效性作为技能:通过练习惯常做法可学会。
成为有效管理者的惯常做法:
A明确时间管理、B关注对外贡献、C以长处立身处世、D要事优先、E做出有效决策。
通过以上结构化梳理,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要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我们需要明确为何需要有效性、认识谁是管理者、面对现实挑战、看到有效性带来的希望,并付诸实践,通过不断练习来掌握有效的惯常做法。
【金句】
1.P15真知灼见本身不是成就,只有借助勤勉而又系统的工作,共建才能转化为有效性。
2.P31在外部世界中,真正重要的事情不是趋势,而是趋势的变化。
3.P32管理者必定在组织当中生活与工作,因此,除非管理者有益努力去感知外部世界,否则管理者就会被内部的情况遮住双眼,看不到真正的现实。
4.P39有效的决策总是建立在“不同观点”之上的判断,而不是建立在“基于事实的共识”之上的判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