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究竟是什么》学习体会二

《学习究竟是什么》学习体会二

作者: 与宜多 | 来源:发表于2020-07-04 12:54 被阅读0次

    本书第一章学精第一中,除了主要讲刻意练习之外,还讲了其他方面的知识,下面让我们一一了解:

    一、最高学习效率=15.84%

    首先看几个已经熟知的知识

    学习区,现在“跳出舒适区”已经成为一句口号,有人因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舒适区,发挥特长,并不愿意离开舒适区,但是要想提高自己的技艺,你就只能在学习区。

    心流,工作中如果难度与技能正好匹配,在调动自己最高水平的技能情况下,在稍微突破一点,你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心流的体验。

    喜欢=熟悉+意外,文艺作品要想最大限度的吸引观众,必须计提供观众熟悉的东西,又制造意外。

    其实这三个知识,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他们说的都是旧信息和新信息的配比。一项科学研究表明这个配比的意外或者是新信息最优数值解是15.87%。当我们按照这个比率来学习时,可以让自己的学习速度最快,还能让自己在学习中感觉最爽。

    读书,最理想的情况是书中的85%的内容,让您有亲切感,另外15%是改造你的世界观。

    二,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一种风格

    心理学家几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真正有效的方法对每个人都有效,不管你喜不喜欢?可以归结为:

    第一要在学习时间上安排一定的间隔,不要突击学习。

    第二,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内容。

    第三,要经常参加测验,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第四,要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建立链接。新旧知识连在一起,知识才算是真正长在了你的大脑之中。

    作者认为寓教于乐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你喜欢愉快的学习过程,但你更喜欢获得真知。管用的方法不好玩,只有付出努力和汗水,有过挣扎和斗争,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习成绩的最简单心法

    有人把人对智能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另一种叫固定型思维模式。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在面对一个任务时,会认为任务是对他个人能力的一种测试,比如让他考试,他会认为考试是证明他行还是不行,因而非常担心,万一搞砸了别人就会质疑他的能力,他很容易把任务当成威胁。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把任务当成一个学习的机会,它并不是通过任务来证明什么,而是通过任务来提高自己,他把任务当成机会,结果他的表现会好得多。

    那么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要尽量埋下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种子,他会把每一项任务都当成成长的机会,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钻研难题,会主动选择困难的任务。比如儿子这次考试考的不错,我就应该这样表扬他,不错啊,这次你做的很好,看来你下了很大的功夫,下次继续,只要你努力,什么事都能做成!

    四、忘记是为了更好地记住

    人们熟知遗忘曲线,它指出人对事物的记忆应该随时间不断减弱,但也有反例,比如有些事情你经过一次就会刻骨铭心,不会遗忘,后来研究认识到让人记若干组没有规律的字母组合等内容,那么记忆的衰减确实符合遗忘曲线。而若是背一首诗歌的词句,彼此之间有联系,放在一起是有意义的,那么他往往不符合遗忘曲线。

    美国一对教授夫妻提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记忆力理论模型。他们说人的记忆其实有两个强度:储存强度和提取强度。储存强度不会随时间减弱,储存强度只增不减。比如一个人名,一个电话号码,一旦进入记忆,就永远在那里了。那么为什么我们还会忘记一些东西呢?那是提取强度出了问题,如果没有复习,提取强度就随着时间慢慢减弱。提取强度越用越高,每一次提取记忆,提取强度和储存强度都会增加。这样说来,考试就是最好的复习。

    那么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就不是天天复习,而是要间隔一段时间再进行一次测试式的复习。比如读书就是这样,我们应该随时都有好几本书在读,今天拿这本书读上一章,明天换另一本书读,过几天再回到这本书,接着读,这样每次读的时候都要先提取上一次的记忆,最后能记住的东西是最多的。

    过去自己读书时经常同时读三两本,常常自责不专心,终于找到同时读多本书的理由了。如果我们想要记住什么东西,就应该进行在一定程度上的多任务。

    过去自己同时读多本书时的效果不佳,现在反思它主要的原因不是同时读多本书,而是没有在每次读时重新提取上次的记忆。这种方法应该也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与我现在在读的另一本书《复盘》也有很大的联系!

    这部分内容也是干货满满,还要细细品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究竟是什么》学习体会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ku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