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不知不觉已经出了60多集了,也热乎了60多集了。微博里长居热搜榜不下,公众号里各色各样的解读也层出不穷。
奴隶社会公众号里,精英女性们给《延禧攻略》贴上了“全民慢性毒药”的标签。作者做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联想,她认为从《金枝欲孽》,到《甄嬛传》,到如今的《延禧攻略》,这种宫斗剧火热的背后是“职场厚黑学”的真实写照。后宫女性间勾心斗角盼望君王恩宠和职场里职员们明争暗斗搞定大Boss是一个道理。后宫妃嫔们得了宠幸就可以得到更高的位分,高的位分就意味着拥有更多掌握生死的权力,职员们有了Boss的青睐就可以获得晋升的机会,拥有更多的薪水和指使别人的权力。
我挺喜欢这个类比的,但有趣是有趣,却没有说服力。后宫和现代毕竟不同,古代后宫的这些可怜的女人们,她们没有选择,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的自由,不受虐待,必须得挣,得强,但资源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才有减少竞争对手这种极端手段的出现。但职场上,我以为已经早已没有这种手段出现了,毕竟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资源少到需要员工“互相裁员”的方式来争夺的话,这个公司应该也或多或少存在些问题吧。又或者只是我这个迷糊的人意会错了作者的意,也许作者本只是以这个为铺垫讲些更深刻的人性的话题,被我断章取义了。
也有文章借此大谈女性如何赢取男神芳心策略即“撩汉指南”,“若即若离”、“欲拒还迎”、“适度的、看似不经意的肢体接触”、“仅限于两人的秘密称呼”,这种解读也是颇有趣味。毕竟《延禧攻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和所有的女性向电视剧有一定的相似度——女主总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魏璎珞,先是被温如玉的谦谦君子傅恒示爱,后又得雍正私生子袁春望的“一生一世一双人”,最后成为乾隆心头肉,宠冠后宫的令贵妃。这种宠爱确实甜到了一众女生的心里,契合了广大女性心中对白马王子和灰姑娘故事的向往。
也有些激动的观众,大肆批判这些古装剧情,认为这种对男权主义的大肆宣扬,是对如今男女平等,人权平等的严重破坏。虽然魏璎珞看似在挑战旧制度旧东西,但正因为如此她反而得到了乾隆所代表的男性权力的认可。这依旧是一个以服务男权社会为目的驯化女性的机制。确实,大清早亡了,可这剧还是在不停地播着。
“一万个人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在我看来,这部剧有三层爽。
第一层爽的是手刃仇人的快感,《延禧攻略》同其他宫斗剧不同的很大一点是,几乎所有的报仇的事情都是由女主一手完成的,裕太妃被雷劈是璎珞一手设计的,尔晴也是被璎珞亲自赐毒酒。不像甄嬛,需要步步为营,慢慢蚕食对手,最后再致之死地。
第二层是开外挂打怪升级的爽快。璎珞在乾隆和傅恒的外部协助下一路过关斩将,将一个个挡路的小怪兽,一个个扫除,最后成为了令贵妃。
第三层是没有负罪感的轻松和愉悦。正因为清晰地知道这种“不死不休”“斩草除根”的报仇方式只可能也只能被允许存在电视剧中,才能一路笑着看下来。正因为现实当中很难做到,才会有那么多人坚信“以德报怨”,因为现实永远不会像剧本中那么完美,冤冤相报何时了才是真实的常态。就像甄嬛不得不亲自将毒酒送到果亲王面前,在现实中,报仇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我们无法忍受的。
除了剧本之外,璎珞本人的性格也是我所喜欢的。
魏璎珞是一个有趣的人,这是毋庸置疑的。她的玲珑心思使她在众多绣娘中脱颖而出而成为皇后娘娘身边的得宠红人。更因巧妙的寿礼夺得太后欢心。而后她能够被皇上放在心里,更是因为她的有趣,她可以让孔明灯发出鼓声,可以以筝传情,还可以化作苏州河岸的卖酒女,一颦一笑都极具趣味。这样的一个女子谁人不喜欢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