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斯蒂芬·金的作品改编恐怖电影知名度太大,导致我向来对他的书敬而远之,当然《肖申克的救赎》是例外,它太优秀了,令人过目难忘。
真正喜欢斯蒂芬·金,是因为那本《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书里面既有对他本人创作生涯的回顾,也提了很多中肯且具有操作性的写作建议,还分享了自己看书的一些有趣的观点。这本书展现出的斯蒂芬,坦率、幽默、机智且才华横溢,书跟作者一样迷人。
他的好几个观点我很喜欢。比如,尽量写简洁的短句子,减少使用副词和被动语态的频率,因为那会使我们的叙述臃肿和重复,削弱表达的力度。
其次,用具体的描写——微动作、语言、表情、环境、气氛等,取代简单空洞的形容词,这样比较容易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第三,写作者应该有个自己的工具箱,这个工具箱要大、很重,为了拎动它,我们通过不断的写作来锻炼“肌肉”。这个工具箱分了三层。第一层放着词汇和语法,第二层放着风格要素和段落,第三层放着我们的勇气。
关于阅读,斯蒂芬也赞同必须海量阅读。阅读是基础也是工具——学习总结、拓展眼界、开阔思路都离不开它。但他说的这句话,让我对他的好感度又增加了不少:打开一本书,看了十几分钟还没有勾起我的兴趣,我一般就直接放弃了,拜托,我也五十多岁的人了,没多少时间好浪费了,世上值得一看的有趣的书多了去了,我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大意,不是原话)
斯蒂芬·金不仅高产,而且绝大多数作品质量高,受众广,改编成的电影往往也是叫好又叫座。
他的作品大多数被分在恐怖小说一类,有一些宣传为了哗众取宠,刻意以效果惊悚、内容重口味作为噱头,但这种分类其实比较简单片面,掩盖他作品真正的价值。
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不管给他作品披上什么样的外衣,其核心必定是以人为本,关注社会生态,反思或探索历史规律的。作者的笔触,可能偏冷静也可能比较狂热,但作者内心深处应该是悲悯柔软的。
斯蒂芬用《肖申克的救赎》致敬自由和灵魂的不屈,在《Shan ling》里反思中年危机和父权的社会性,一部《它》,更是严厉鞭笞了恃强凌弱的不公,并以细致入微的刻画,来展现勇气和友谊的力量,展现青春的疼痛与璀璨。这样的作家,是真正超一流的大师。
一本《它》,还没看完,很多思绪来不及整理,胡乱绉几句凑个日更。管中窥豹,未得其精妙,留待日后再行修改。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