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
当繁华落尽,愿你温柔以待     ——从龙应台“三书”读教育本

当繁华落尽,愿你温柔以待     ——从龙应台“三书”读教育本

作者: 天娇娇娇 | 来源:发表于2018-12-26 21:24 被阅读108次

    看完《亲爱的安德烈》之后,对龙应台的文笔甚是喜欢。相继拜读了她的《孩子你慢慢来》、《目送》。这三本书被称为她的人生三书。

当繁华落尽,愿你温柔以待     ——从龙应台“三书”读教育本质

  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最犀利的一支笔,龙应台的人生三书,文字款款深情,温柔婉转。很难想象她的笔锋竟然有另一面的犀利尖锐、豪气万丈,这主要在其它作品,尤其是《野火集》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许,只有在孩子面前父母才会表现出内心最温柔的一面。

《目送》这本书,据龙应台讲,在台湾、新、马和美国,是流传最广。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多个角色的龙应台,作为女儿的她,作为母亲的,工作中的她,与朋友交往中的她……从而,我也更深刻地看到她的匆忙,她的善良,她的孝心,她的友爱……她的眼中,有动物,有植物,有亲人,有朋友,有整个世界。

读这本书,有太多的篇章会引得我潸然泪下,那些与父亲、母亲交往的片断,那些无可追忆的情节,总会直击我内心深处。在写儿子渐渐的成长,写与父亲的送别的那篇《目送》中,她这样写道: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的母亲,老年后小脑萎缩,她不认识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她一直想回自己的“家”——那个她几个孩子有着花一般年纪的家,那个丈夫下班后会回来的家。那个时候,龙应台每天打一通电话,不管在世界上哪角落。有一段时间,龙应台会每个月回屏东一趟看望母亲,陪她睡觉,给她梳洗打扮,陪她说话。我喜欢这样的龙应台,喜欢这些温馨的情节。

当繁华落尽,愿你温柔以待     ——从龙应台“三书”读教育本质

当我泪眼婆娑地合上《目送》,看到最后封面上写着这样几行字:龙应台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批”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身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婉言谢绝微风吹过麦田。从纯真喜悦的《孩子,你慢慢来》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的写作境界逐渐转往人生的深沉。《目送》的73篇散文写父亲的逝、写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在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里,谁,教过我们怎么去面对痛苦、挫折、失败?它不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它不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或课程里,它更不在我们的大众传播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只教我们如何去追求卓越……”

当繁华落尽,愿你温柔以待     ——从龙应台“三书”读教育本质

很现实。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追求成功,即使遭遇挫折也要绝地反击,不允许失败,不允许放弃。但反过来想想,一旦遇到挫折,我们该如何拯救自己?是否不成功就意味着人生从此就没有任何亮色?就代表一败涂地?就说明一无是处?这些,都值得我们当下教育的反思。

  教育是什么?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揠苗助长;教育是静静的陪伴与守候,是父母、老师与孩子的共同成长;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急功近利的教育,容易产生一批浮躁浅薄的怪胎,也容易扭曲人的思维与心灵。人生于世,该以怎样的追求才丰富我们的经历,让我们在挫折中能保留自己最后的尊严,在暂时的胜利中不骄不躁,以平和理性的心态接受面前的一切,这,是个难题,却不得不面对。

  世界本无完美,教育亦然。我们的孩子,都是一个个美好鲜活的生命体,需要我们家庭、学校、社会给与无条件的爱与温暖。他们可以不优秀,他们可以不卓越,他们可以不成功,但,他们不可以不快乐。

在有生之年,陪着你慢慢走了一程,然后,决绝地离开。谁也不能挽回,就如朝露,如夕阳,如流星,如一阵风。走远了,到该去的地方,开始下一个轮回。我们做的,只有目送!

  如龙应台所说,整本书,也就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这一程山水,谁,润湿了谁的眼眸?谁,温暖了谁的心?惟愿:繁华落尽,你温柔以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繁华落尽,愿你温柔以待     ——从龙应台“三书”读教育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wk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