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日、法、加三国企业手中,中国高铁尚在图纸上;港珠澳大桥工程初期,总设计师想从国外引进莫关键技术,然而都惨遭拒绝,对方以邻为壑的态度激起了我们奋起直追的斗志。
今天,中国高铁已通车将近3万公里,在运营里程、运行速度等方面创造多项世界第一;港珠澳大桥于去年正式开通,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振奋人心的骄傲。这些大跨越、大发展,靠的不是“搭便车”、山寨模仿的借鉴,而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以上两则中国产业自力更生、追赶超越的奋斗历程,启示着我们一味地借鉴并非长久之策,唯将不断创新为理念方有大成。
其实不仅是中国高铁与港珠澳大桥通过自主创新获得巨大成功,任何企业、国家甚至个人的发展都需要创新理念的加持。
从共享单车的普及到华为5G折叠屏手机的发布;从阿里巴巴的网购逆袭传统零售到余额宝搅动金融业一池春水,再到“快的”打车改变出租车行业格局;从《舌尖上的中国》等影片在国外持续热播到科幻大片刘慈欣原著《流浪地球》为整个科幻文学和世界的想象提供了“火石”般的动力;从中国航天发射卫星到载人飞行,从开展空间实验到深空探月,在浩航天空越走越远......这是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动力,更是中国创新的时代精神为世界创造的荣光。
反观那些短见的企业,一味地去借鉴前人或他人的成果,不愿自我创新,笃信着“前人栽树好乘凉”的浅薄,让自己的产品难以走出意识上逼仄的小巷。守旧在胶片摄影的柯达、蒙蔽在自我认同的晚清,都被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新兴事物所取代、颠覆。
由此想到个人在大时代的成才策略,更须深刻历史国家、企业的失败教训,以创新的理念加持自身的发展。正如故宫文创之单霁翔、苹果精神之乔布斯,都是个人的创新理念与事业成功充分结合。创新与借鉴的思辨让我理解了从企业到国家的发展策略,也更加深刻地确定了创新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应用正是让自己在未来发展的道理上有中国高铁般令人艳羡的速度,有港珠澳大桥般振奋人心的骄傲。
(文章于2019年喵七原创,数据也随时间实时变化。所以借鉴时数据与实例也要与时俱进)
欢迎关注喵七刚起步的微信公众号哦 :好人家的孩子喵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