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歌词约形成于清代初叶,流行于北京城区、郊区。张次溪在《人民首都的天桥》中说:“太平歌词演唱者,手持木(按:应是“竹”)板两块,用指合拍,词句多为警世规善的词句,歌韵多婉转。”该书又说:“据该行老辈人云:太平歌词之名,顺治年间已有之,故宫岔曲中,已有太平歌词之名称……”太平歌词后被相声艺人引入“唱”活,相声在明地演出时,于正式开演前或演出中加演。演唱时手持竹板两块,敲打出轻音、重音和连环点作为伴奏,竹板习惯称为“手玉子”。
20世纪20年代,相声演员汪兆麟、吉评三带着吉评三的女儿吉文贞(艺名荷花女)到上海“大世界”去演出,汪兆麟在太平歌词的曲调上进行创新,每四句一反复,字字上韵,比旧调婉转动听,连演一个月,并灌制《劝人方》、《三婿上寿》等唱片,扩大了太平歌词的影响。
汪兆麟自己能写词创腔,勇于革新。他受到天津进步戏剧家王钟声等的影响,经常根据时事新闻,即兴编成太平歌词演唱。如歌颂鉴湖女侠秋瑾的《女士英豪》、针砭张勋复辟的《黄粱梦》及《灯下劝夫》等。其他经营演唱的曲目还有宣扬乐天知命思想的《劝人方》及《劝世拆字》《戒拴娃娃》等;演述历史和民间传说的《太公卖面》《秦琼观阵》《韩信算卦》《阴魂阵》《小上寿》《三顾茅庐》《打黄狼》等,对趣味低级的《姐夫戏小姨》则久已放弃演唱。
20世纪30年代末,演唱新词太平歌词的相声演员有常连安、秦佩贤、袁佩楼、张杰尧等。那时,侯宝林曾在北京西单商场的相声地场上向张杰尧学唱过太平歌词。侯宝林嗓音清脆嘹亮,进一步在唱腔上又有所创新,演唱别具一格,特点是圆润嘹亮、委婉跌宕、韵味浓郁。
20世纪40年代后,该形式罕有演唱。
1950年中央广播说唱团创作、演出新曲目《刘老汉过年》,并配以管弦乐器伴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
20世纪50年代初亦有关金凤编演的《刘胡兰》新曲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