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一期家庭教育首创者尹建莉老师和著名心理学者李雪老师的访谈对话:“觉醒,从原生家庭回归当下”。
那些不能选择的痛近几年,“原生家庭”这几个触动心灵的字眼频频出现在各大文刊专栏,相关争论此起彼伏,无疑成为时下最时髦的论题;我们没有选择生的权利和自由,自我们哇哇坠地,就无不被寄托各种美好的期望;然而,阳光大道多数只是个形容词而非名词,当理想的我们远离现实生活,我们依然依偎在“家庭”的怀抱中,踌躇前行,我们美化她,毕竟她承载着我们所有的期望与憧憬,然而,拂去朦胧的纱帐,我们看到她最真实的面目,或恶心、或肮脏,但是我们条件性选择掩耳盗铃,因为确实不忍看到最真实的自己。直到有一天,你原本不被理解、不被接受的行为被智者们肯定,你恍然大悟,原来,“我可以这样做”,“我没有错”...所有的小心翼翼只为迎合你-“原生家庭”的愿望或虚荣,所以原本可以强大的我们,或许被否定太多而变的畏首畏尾,直至我们潜意识隐藏“真我”,当某天,我们徜徉在茫茫人世间,我们孤独地发现,找不到快乐的源泉,心底的灰暗层层涌现,这也许就是人生的底色。可能有人会觉得“原生家庭”只不过是某些商家或者社群的炒作,或者说某些人太矫揉造作,当然也有很多人意识到,某些“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痛,无以言表,一方面是我们敬爱的父母亲人,一方面是被否定的自己,在矛盾中生存,“假我”就成了最好的人生神器,作为普通人,我们不敢有太多奢望,哪怕是应有的幸福也不敢轻易享受,所以我们成为永远的普通人,代代传承。
那些不能选择的痛当听到尹老师和李老师在众人面前也能如此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再去美化她,并努力找回真我,并且用真我的光环照耀着众人,我们也看到了希望:既然必须接受那些不能选择的痛,那我们可以选择不给下一代更多的痛。 被动接受的痛,可能根深蒂固,伴随一生...比如,争吵不休的父母,带给我们的是匮乏的爱与安全感;比如,惯以批评打击的家人,培养的是胆小、自卑的我们;比如,没有担当的家长造就萎缩、自闭的我们.....痛定思痛,我们如何才能挥走内心深处的灰暗,见到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再把自己活成阳光,温暖身边人?
那些不能选择的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