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第三者插足下的婚姻不忠总是更能引起旁观者的愤慨!
——苏撒
电视剧《三十而已》,
本是一部探讨当代中国三十岁左右女性面临的婚姻、家庭、事业等困境的电视剧,
却令人没想到的是,
对出轨和小三的讨伐一度甚嚣尘上,
打开任一社交平台总能刷到痛骂 “渣男” 许幻山和 “绿茶” 林有有的激情发言。
上一次能让全国网友站在同一战线,
痛骂“渣男”的还是《回家的诱惑》中的洪世贤。
婚外情本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但是总有些人宁愿冒着被主流道德谴责的风险,
仍然要“偷吃”。
说到底,无非是亲密生活不和谐、不爱了
在婚姻中越来越不快乐了。
并非每对夫妻都能接受“柏拉图式”的无性婚姻,
婚姻说白了,就是搭伙过日子,
在这种情况下,出轨可能只差一个契机。
例如,在一起久了,
生活总会归于平淡,
柴米油盐的琐事让一些人耐不住寂寞,
开始“偷吃”。
还比如当下新冠疫情,
让大家压力都很大,
而当下婚姻生活不满意的人在这个时期,
寻找“刺激”的几率将会增大。
婚姻始于爱,爱不在了,
婚姻维系也很艰难。
每个人心中,
都有一种“出轨冲动”。
当生活将你围困,
你总会悄然打开一扇窗,
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气。
所以,每每听到“我们结婚吧”,
这个令人心跳慢半拍的邀请语,
都会点燃我内心的恐惧。
恋爱时,我们都只预设婚姻里的温馨场面,
比如下班后裹着被子看电影、养一只猫、周末宅家一起煮好吃的。
那些在未来不可避免的负面情绪,
总被选择性忽略,
仿佛不被提及就不会发生。
因为没有婚前风险预估,
婚后总因鸡毛琐事产生冲突,
并在不经意间,
将婚姻中难堪的、糟糕的一面暴露在彼此面前。
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为(彼此的)出轨埋下了伏笔。
所谓爱情,恍似一场骗局。
选择单身,从拒绝相信爱情开始的。
拒绝相信爱情,
是一件既可怕又可悲的事情,
这说明我心里所幻想过的关于爱情的那道光已经彻底消失了。
没有人是突然决定要一直单身的。
在经历了无数的是与非,爱与恨,
和谐与纷争之后,
终于有一天意识到,
或许我更适合一个人。
不是跟风,也不是因为觉得很酷,
而是一个衡量所有之后的自主选择,
需要被理解和尊重,
不需要他人的指手画脚,
也不畏惧他人的指指点点。
从外表看,我满身都是刺,
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坚不摧的堡垒,
从内在看,我不折不扣地和刺猬一样的细腻,
刺猬是一种伪装成懒洋洋样子的小动物,
喜欢封闭自己在无人之境,
却有着非凡的优雅。
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
只有频率相同的人,
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
或许现在的天空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但天亮后便会很美的。
我可以在我的小房间里过自己的生活,
也可以周游世界做最好的自己,
但还是希望我能够相信爱情,
相信有一个人,
在一个寻常的午后,
敲响我的门,一起共进晚餐。
单身只是一种选择,并非一种趋势。
正如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婚姻,
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单身。
有些时候一个人的确可以走的很快,
但两个人,或许可以走得更远。
托尔斯泰说,爱不只是一个词,
爱是一种要带给别人幸福的行动,
对爱情悲观,
也许只是为了得到不劳而获的爱情!
爱情它从没有放弃过任何人,
或许,我可以停下来想想,
我曾经为爱付出过什么。
喜欢一个人时,是否曾让对方知晓,
恋爱时有没有给予足够的安全感,
日常的相处是否表达出自己对他/她的爱意。
也许我的爱仅仅停留在嘴上,
喜欢一个人,不愿意付出时间,
不愿意付出精力,
宁愿打游戏也不愿意花时间陪伴,
宁愿在家里宅着,
也不愿意去对方的城市为生病的她煮一碗热粥。
爱一个人的时候,
起码曾经为对方做过什么吧,
起码曾为了共同的未来而努力过,
才谈得上爱。
世界上不存在不劳而获的爱情,
想要被爱,先要付出,
同样,想要收获爱情,先要相信爱情。
恋情的产生,
源自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被一分为二,
我们需要寻找“另一半”。
而找到后的相爱只是一个开始,
相处才是个技术活儿。
如果一切可以按部就班,
感情该发生就发生,
关系也该发生就发生,
那爱情岂不是简单得很?
那这个世界根本不会有痴男怨女的存在,
也不会有如此多的出轨、背叛和离异。
想要拥有爱情的旋律,
不仅要按照自己的节奏,
也要考虑对方的步伐。
潮起潮落是自然规律,
和谐同步的一对高潮迭起,
有时差的人注定内分泌失调。
“只有爱情,没有快感”
或者“高潮过后,激情退却”的情况不是孤例,
而是多数人会遇到的bug。
一旦状况出现,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怀疑“ta是不是对的人”,
但其实可能问题还在于“这是不是对的时机“。
从爱到做要多久?太早或者太晚都不行。
从做到停要多久?太快或者太慢也不行。
• end •
BY /
文字 | 苏撒
板式 | 嗯哌
图片 | 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