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你是从何时开始喜欢上读书的,都不可避免的会经历一个找书的过程。这个找书的过程也有很多种形式。
随缘式
逛书店
说到书,很多人脑海里的出现的画面就是在坐在安静书店的一角,点一杯香味萦绕的咖啡,在舒服的沙发上边惬意地躺着,边细细品味着书,一下午的时光便在与作者灵魂碰撞的过程中悄悄过去了。
想象是很美好的,可现实往往让人寒了心。
拿我自己来说,每当我想要找些书来读的时候,第一想法就是去书店,期待着去到书店就能够与自己想读的书不期而遇。
不过,实际在书店经历的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美好的场景。往往是,一进书店便看到书店主推的各种畅销书,眼花缭乱的包装,引诱人购买的标语,很容易让人迷失其中。
就算面对的不是让人喘不过气的畅销书,在书店书架上众多的书中,选一本适合自己的书,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左看看右看看,翻翻这本翻翻那本,会发现一下午的时间过去了,自己根本没有找到自己一开始想要找的适合自己的书。
但是也不能空手而归啊,于是随便选了几本觉得还可以的去结账,似乎是为了让这个下午过得有意义点。而且这些书很可能就在家里吃灰了。
网站打折
还有一个场景,就是网上有打折活动的时候。
自己喜欢在当当网上买书,每次当当网有打折的时候,为了参加打折的活动,自己的贪欲便促使着自己去网站上下单购买。
像我作为设计师,就会搜搜看最近有什么设计方面的书。这本不错,放进购物车;那本好像以后也可能会用到,也放进购物车;那本虽然用不到,但看起来很好,同样放进购物车吧。
虽然作为设计师,在设计「你可能也喜欢」、「其他购买此书的也购买了XX」这些功能的初衷是为了帮助用户更好的找到想要的书。但不得不说,这也进一步扩大了用户的贪欲。
结果,往往只是为了贪小便宜凑够满减,买了一大推自己用不到的书,买回来连看也不会看。
这上面两种找书的方法,可以称之为「随缘式」。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这些书,很大可能是为了表面学习,有种我买了书就会进步的错觉。
目的明确式
与随缘式对应的,就是一种很科学很有效的的找书方法。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种途径能遇到我们想读的书,比如在分享会上大佬们推荐的书、书中的作者推荐的书。也有可能是跟我们想提升自己某方面的技能水平,去搜索相关的书籍。
我们知道了这些书籍的名字和作者之后,要记得写下来,可以是写在本子上,也可以是记录在电脑中。给这些书目建立一个专门的书单,写上书名和作者,以及自己为什么想读这本书的理由。
下一步,不是立即去购买,而是要去调研这本书是否适合现在的自己,以及里面的内容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有3种。
看目录
一本书的目录是书中很精华的部分,体现了作者整本书的架构和逻辑,是高度概括性的,是整本书的缩影。我们可以通过看目录的方式,大致知道书里都有些什么内容,就能明确里面是否有自己现在想要的内容
看书评
豆瓣上有很多读过此书的人关于书的书评,可以根据别人的实际体验,以及最后学到的东西来判断自己是否想达到这样的效果,从而决定是否要读这本书。
当然,自己要有意识的去识别恶意的差评,不能因为个别的差评而错过一本好书。
看读书笔记
如果说书评带有个人理念的话,那么纯粹的读书笔记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样的读书笔记把书中的大致内容摘抄了下来,可以大致阅读一下,来判断自己对这本书的渴望程度。
用这些方法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多书都是因为我们一时冲动才想读的,并不是自己现在真正需要的。有了这个树木清单,我们下去再去书店的,或者再遇到网站打折的时候,便不会冲动消费了,我们会直接去搜索自己想要读的书。
而且,正是因为这些书致自己迫切想读的,所以便不会出现吃灰的现象,反而会特别认真地读下去。
最终,这份书目清单也会成为自己读过书的证明,也是自己的一份财富。
「MIKU✧マジカルミライ✧2018」「peneko☪」のイラスト [pixiv].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