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文章,除了有能立起来的“意”,还要有打动人的“情”。
叶圣陶老人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文章不是无情物”,写作,就是抒发内心感受,真情才能动人。如果没有敏锐的感触,内心是一片情感的荒漠,怎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平时教学生写作文,最头痛的是两个:一是选材,身处五彩缤纷的世界,却找不到可写的素材;二是情感,作为家中的小太阳,被爱包裹着却毫无知觉。
而这两点,恰恰是老师最感无力的地方。可以点拨,可以引导,但巧妇难为无米之宜之炊,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空的,怎么点拨引导都没有用。
按理说,母亲是天下最爱自己的人,写母亲,最能牵扯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古往今来,有多少写母亲的名篇让人潸然泪下,可是让我们的孩子来写母亲情况就完全不是这样了。
有一次,我让学生说出一件父母爱自己的事情,当然,我给了一个附加条件,不得说“送伞”“送衣”“夜送医院”这样的老三篇,结果教室里一片沉默。我热切地投射出期待的目光,没有孩子敢迎接我的目光,他们把头埋的低低的,或者假装在本子上写着什么。
说一件父母爱自己的事情,真的有那么难吗?父母之爱绵密细腻、无微不至,并非生死攸关才能体现。
平日里,父母为我们洗衣做饭、嘘寒问暖,是永不罢工的厨师、保姆,无比准时的司机、闹钟……父母付出了时间、金钱、青春甚至自己的健康,可是,我们的孩子却把这些看作是父母的理所应当,毫无知觉的照单全收。没有爱的捕捉,怎谈感恩和回报?
教会孩子感恩,是重要的一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