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女儿的信第二十八封:发现真理。
硕硕你好:
今天咱们继续《哲学与人生》这本书,开始下一个话题。什么是真理?真理,是客观自然在思维中的映射,是认知集合范围内超越集合理论逻辑的科学对自然的信仰。我发现我贴出这个解释你对今天所说的就不感兴趣了。说说我的理解吧。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要相信一点什么吧。不管是原始社会信的各种神,还是现代社会人们所信仰的科学。这些都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一个锚点。在你的认知中,总是要有点你认为对的东西吧。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里,你总要有点不变的东西作为锚点。否则什么来支持你对这一切的看法呢?
真理应该是客观的,可什么是客观?只要是人认为的,就已经不是客观的了。任何人,或是所有人的认知都是主观的。那么在我看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客观的真理。只要是我们说出来的真理,我们认为的真理就只是我们的主观判断,观念,观点,认知而已。我们需要这些东西来作为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依据。我们可以追求真理,但可能永远也得不到真理。
刚才看了一个人写的诗,不说他写的好坏,突然就给我一种感觉。我们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当你在追逐自己想法的时候,都挺好。但当你转头看向他人的时候,你可能会感觉自己很牛,但也可能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丑。所以真理都是相对的。你认为的真理可能在他人看就是笑话。真理有个性化的部分,也有大家共识的部分。就算是大家共识的真理,我同样可以不接受。因为可能在我的世界里,那样的真理根本就不成立。
这个世界是客观的,但是我们每个人感知到的却不一样。我们可以用自认为的科学的方式方法对这个世界进行认知。但毕竟我们的认知和能力有限。就算是我们认为的科学的方法也不见得科学。所以真理在于我们就只能是过程性的。真理是变动的,是我们认知世界过程中的产物。这就像是我们走路时在地上的那只脚。只有落地那只脚给你提供动力,你才能前进。真理就是那只在地上的脚。他不会永远是真理,但至少他现在可以为你提供前进的动力。
真理不是绝对的,所以才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发现。重要的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在于你现在发现的对不对,只在于你有没有去发现。这两天在看一本叫做《复杂》的书。其中有大量篇幅是写关于人工智能的。我有个观点,人工智能更像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没有生命的工具,有点像除人之外的动物。可以完成一些工作,但更像是机械性的完成,多少感觉少了一些灵魂。不过可能很快就能演化出人工生命。只要是有足够的数据喂养,那么人工智能产生自我意识就是早晚的事情。这种演化应该比人的演化要更快。毕竟轻车熟路了吗?
那我就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比人更具优势,那么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只是单纯的为了引出人工智能吗?我们只是个过度的产品?作为一个有着自我意识的存在,我们应该想想怎么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存在,或是说我们该如何才能不被取代?
《复杂》这本书中写到,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在随机中前进。我们自以为的探索也只是随机试探。生物的演化是靠随机的变异和自然的选择完成的。只有这样你才能保证你的适应性。那么我人类应该怎么做呢?你存在可能根本就没有意义。意义其实就是目的。我们存在的目的可能就是为了存在。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我们的存在呢?不就是要保持你的适应性吗?如果你一直对环境具有足够的适应,而又没有偶然性的事件导致所有人类都灭亡。那么我们就可以一直的存在。
那这样看,我们无法控制偶然性事件的发生,那就只能是想法设法保持自身的适应性。那如何才能具有适应性,不就是不停的探索吗?不要以你认为的真理为方向,而是要尽量广的去探索。也就是随机的去探索。人工智能的特点是什么,比人更高效,那哪里是人可以做到,而人工智能做不到的呢?我不清楚,就算现在机器做不到的,也不见得以后做不到。
由真理让我想到我们到底该怎么样的去生活。我们不可能预见未来,但是可以通过过去去展望未来。做一些历史上大概率正确的事情。不要想谁替代谁的问题,如果你存在的意义不在了,那么被替代就是必然。有什么是可以永存的吗?以前没有人,那么以后也不一定有人。完成你阶段性的任务后,你就应该消失。可至少现在我不会消失,所以我还是要思考怎么可以活的更好的问题。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今天,我要思考我与人工智能的区别,还有我的优势。大的趋势我改变不了,至少我能尽量久的保持自己的适应性。
总结一下吧,真理是过程性的,人也是过程性的。我们的存在意义就在于不断的探索,并保持自己的适应性。我们不会永存,但至少要保证你在活着的时候能感受更好。既然一切存在很大的随机性,那么我们就可能是那个幸运的,也可能是那个不幸运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反观历史,去寻找一定的规律,增加自己幸运的概率。最终的结果就是好好学习吧。学习,思考,实践。根据反馈不断的调整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