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贵配角吴孟达于2021年2月27日在香港逝世,3月8日举行遗体告别仪式。这位演尽小人物的最贵配角大起大落的一生完结于此。
没有谁是奔着演小人物而进入这个行业的,吴孟达也是这样,初初他是《楚留香传奇》里的胡铁花,一位武艺、智慧、勇敢兼具的江湖大侠,而且那时的观众接受并且喜欢达叔对这个角色的演绎,从吴孟达早于周润发成名可见达叔对于演员的业务能力、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中体现的情商职商似乎都高于演艺班的同期学员。
然而骤然成名的吴孟达并没有准备好承受王冠之重,过度消耗之下负债,经历周润发帮忙介绍工作,人生重启,吴孟达心境已经不同于从前,小人物走进了他的心里,从此他没有再演过主角,然而即使没演主角,也拿了金像奖,完成了大起大落的人生,也实现了小人物的逆袭。
我想先聊聊人生大起大落这件事。
大起大落,离我们最近的大起大落,我想到了许吉如,想到了罗永浩,他们的大起和吴孟达也有不同,许吉如出生就是天选之女,求学生涯顺风顺水,状元王冠可以说是按部就班戴上去的,罗永浩经历过退学,试讲三次才进入新东方,从而戴上王冠,相对来说,吴孟达多了一点幸运少了些许准备也少了挫折。
人生总会遇上不如意,许吉如在《奇葩说》第六季遇到了第一张多米诺卡牌,一名拥有现场最高学历的专业辩手第一场就被淘汰了,而且观众不愿意复活她,接下来许吉如在另一档综艺《主持人大赛》中再次早早败北,专业实力比不过普通学校毕业的主持人,观众又不喜欢她,《奇葩说》第七季海选中似乎想调整得让观众接受,小编猜测她想表现得温和知性笃定,但是主持人蔡康永看到是虚弱,“我觉得继续参加对你不好”。
像吴孟达这样经历了大起之后,能把自己重新调整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角色上,并不是像输入前面这十八个字这么容易,至少许吉如花了一年时间还没有做到。
再看看罗永浩,06年离开新东方之后罗永浩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十四年过去,他的新高光时刻是他坚强得直播还债的那一天。不知道他在新东方发生了什么,王冠没有戴好,一直在找寻新的王冠,对照吴孟达找了一顶别人不要的“配角”之冠,罗永浩显然没有这样做。吴孟达当初是因为有某种大智慧还是遇到道士批命我们不得而知,可是,试问在那样的时候,如果有个道士出现在你面前和你说,不要去追逐主角,去演小人物吧,有谁会放得下那顶曾经戴在自己头上的王冠,就算这个道士还说,小人物也会有一顶王冠的,我相信也没有几个人会放下手中的王冠。
大起大落的人生,能一路站直走过的,有几人。
再聊聊,不小人物这事。
小人物真的小吗?当然小,否则为什么人人要争做主角,《破风》里面窦骁饰演的邱田为了争夺冲刺手的位置使用了违禁药物,可见主角,大人物,高光者这些价值集中点上的人,是社会必须要有担当者,社会和历史都用高回馈鼓励它们的出现,那么小人物呢?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人,也可能配得上“人物”二字,只不过小一点,似乎不需要培养和鼓励,他们总会有。吴孟达饰演了很多小人物,比如《九品芝麻官》里那个陪周星驰上京申冤的侍从,这样的侍从很多吗?如果多的话,为什么只有一个侍从。这样的侍从有价值吗?孤身上路,那是0,有侍从,就是1,谁都知道0到1的难度远高于1到10000。吴孟达演的人物并不小,只是世俗眼光的光不在这些人身上。
吴孟达在某期《康熙来了》里曾说过最想演的角色是《搭错车》里的父亲,因为他有残疾,不能说话,所有的表达都不能通过语言。隐隐的我总觉得他在说,他想知道、想演给大众看,不能表达的人要怎样让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这样的角色定位没有理想和追求吗?
人是因为所作所为有价值而成为人物,能让人看见并且记住这些没有光的人,这不是小人物的行为。人生来有理想,甚至有梦想,而世事经常不尽如人意,当然也有自己的疏忽行差踏错的时候,能把人生调整回踏实进取,能在有名有利的时候追寻理想,低时不放弃,高时努力实践,我猜达叔拿到金像奖的时候心里在感谢自己能拥有这样的品质,一个奖不是因为一部作品拿到的,是因为长期修炼的品质使作品得到肯定拿到的。人,应该演好自己这个角色,总有一天他会是会成为作品。
这里是意识输出的分界线,也是我的内心独白,请审慎选择去看别人的内心:
看到达叔逝世的消息几天之后才开始动笔写稿,这可能是我“配”得上评论以及评判的唯一一个大人物,因为达叔虽然是大明星,但是他的光环虽亮却不扎人。如果此时不写,可能这辈子我都不敢让思维持续展开。
写的时候,脑海里一直出现的形象不是周星星旁边的老伯,而是《致青春》里面那个建筑系毕业后在墓地帮人写自传的包贝尔,还有那句:“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殇,痛饮从来别有肠。”像预言一样,我总觉得他写的大家没看到的是吴孟达本人。
很多年前的《康熙来了》中吴孟达的采访部分一直是一种严肃认真的形式进行的,仿佛不是一个娱乐节目而是新闻调查访谈节目,这个做喜剧的香港人对访谈的理解似乎认为这是一个严肃得表达自己的方式。他说最想演《搭错车》里的哑父,从业务角度分析了这个人物,我第一次被很认真得提醒——喜剧也是一种严肃认真的艺术形式,而演员也有它自己的专业技能。因此,我很认真得理解过他在谈大起大落转而选择演小人物演配角时想传达的内容。距那次节目播出十几年过去了,看到了许多人的起落,我相信,那是一次思维方式的变革,而达叔用某种方式使这个变革成为升级。
从我的认知,无论达叔用的什么方式完成,首先他本身是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的人愿意接受改变,甚至拥抱变化,所以才有升级的基础。其次,达叔一定是得到了正确的引导,无论这个引导是用什么方式让他看到的,总之他看到了。再有,达叔是一个坚持实践的人,报导说他坚持演小角色才熬到有名字有台词的配角。在一个拼思维方式的今天,我相信不是主今天才拼思维方式只是以前不知道,先让自己具有成长型思维似乎是一个实现幸福生活的方法目标。
例行求关注,我是心理咨询师,关注让人焦虑和恐惧的社会问题并尝试解释它们。
文稿:夏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