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孙维刚研究所5月23日陈硕演讲文本

孙维刚研究所5月23日陈硕演讲文本

作者: 敏兄 | 来源:发表于2020-05-06 16:46 被阅读0次

本次讲座,将分为4个部分:

① 思维训练,练什么?

② 如何训练 - 准备篇

③ 如何训练 - 选题篇

④ 如何训练 - 做题篇

Part 1: 思维训练,练什么?

我们说“智力提升”,那“智力”是什么?

当代智力的系统理论中,有两个流传较广,一个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另一个是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

不管是哪个智力体系,智力最终都会体现在认知能力上。

而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级的形式。所以,我们往往把“智力素质提升”,与“思维训练”等效起来。

我们听过“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甚至“数学思维”、“科学思维”等等。那“思维”又是什么?

我们不必太纠结思维的定义与分类。事实上,不同心理学教材,给出的思维定义与分类,也不相同。

但几乎所有对思维的讨论,都会落实到几个典型的智力活动上:

概念形成、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创造与发现、判断与决策

一个人无论受教育与否,都存在思维。我们真正训练的,是如何“更有效地思维”。

我去年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总结了一个思维方法框架:

上述思维方法框架,需要在多年的教学、学习实践中,逐步得到提升。

如果希望思维训练有一个更简单的抓手,可以从“聪明”的两个层面出发:

① 思维的活; ② 思维的深刻与准确

今天的分享,也以这两个方面为抓手,进行适当展开。

Part 2:如何训练 - 准备篇

“思维训练”必须提前做好两点准备,否则效果很难体现。

第一点是:给孩子营造一个允许犯错、关注成长的环境。我经常跟孩子们说一句话:大家不要怕犯错,我们课堂上鼓励犯错,要从错误中思考、从错误中学习。

为什么需要强调这一点?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犯错犹如洪水猛兽,避之不及犯错意味着表现差,常伴随批评、轻视,对一个人能力的否定。久而久之,孩子会害怕表达,害怕被评价,遇到困难很容易放弃,形成“僵固式思维模式”。

而一个允许犯错、关注成长的环境,则让孩子更愿意表达、输出,在犯错后态度更加积极,面对困难也更有毅力。而这样的思考模式,叫做“成长式思维模式”。

斯坦福大学教授,乔·博勒在《这才是数学(教师篇)》一书中,给出了一个实验对比结果,"成长式思维模式"往往会比“僵固式思维模式”的学生有更好的成绩,而且会持续进步。

所以,“思维训练”最重要的前提之一:允许犯错,肯定错误的价值,基于错误反馈进行调整、再行动。

第二点是:输出比输入更重要。思维训练,绝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我告诉你如何思考,你就学会如何思考了?这绝不可能。

思维训练需要伴随一系列的,尝试、失败、反思、调整、再尝试的过程,逐步领悟某个思维方法,形成特定的思维模式。因此,思维训练的过程,需要学生持续输出。

对于问题,要先自己思考、探索,并将想法表达出来;

遇到困难,可尝试转化为相关问题,或尝试描述自己遇到的困难;

课程中,持续思考,与老师、同学碰撞讨论;

课后,再次整理课堂所学、所思,甚至继续拓展研究。

以下两张图,是我们班上同学们课前、课后输出的内容:

有了这两点基础准备后,我们再简单讨论一下“如何选题”与“如何做题”。

Part 3:如何训练 - 选题篇

“实战解题”是思维训练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题做太少不行,过多也无必要。题不求多,但求精彩!-- 孙维刚

这有点像吃饭,吃不饱不好,但过饱,甚至饱了还往肚子里塞,后塞进去的食物不但不会被吸收,甚至会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同时,吃很多营养价值低的食物,不如吃适量的高营养食物。当然,营养的多样化又比单调更好。

那如何选题,有利于思维训练呢?

小学阶段,孩子们有时间去乱想,尽量给孩子一个在好奇心驱使下、探索未知的童年。所以,小学思维训练选题,建议:

不选复述性题目,少选知识套用的题目;

对概念、方法复述的题目,对理解知识、培养思维几乎无作用;

在多样化场景中应用知识,有利于弄清知识的不同侧面、加深理解,不过对思维训练帮助不大。

选择充满活力、层次丰富的题目,这类题目往往有如下特点:

①易上手、难吃透;②思考灵活、层次丰富;③有思维挑战,且阻碍并非来自知识。

在此基础上,如果还能增加一些趣味性(情景化、游戏化)就更好了。

提醒:脑筋急转弯不宜多做,大多数脑筋急转弯都是偷换概念。做多了脑筋急转弯,容易造成一种只是在抬杠,却看起来很聪明的错觉。这种聪明看似灵活,却很表浅。

数学这个学科本身就充满活力、层次丰富,因此很多数学问题都能用于思维训练。例如马丁加德纳的趣味数学经典汇编。(不过这套书对学生来说难度太大,适合老师基于经典素材进行改编,再带着孩子探索)

同样兼具趣味与探索性,且有一定难度的题,可在下面的书中找到不少:

不过上面这些书里的经典谜题,大多对孩子都有较大难度,需要成年人带领思考。又因为经典题目层次较为丰富,如果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带领讨论,效果更佳。

还有一些优质题目资源,如TED-ED的riddle系列,对许多经典谜题进行的改编,添加了趣味情景

当然,还有很多奥数题目,本身是非常好的题,却让学生做简单的模型套用,浪费了宝贵的思维训练机会。(这个我们会在Part 4简单讨论)

中学阶段,孩子们课业任务加重,数学也会向着抽象、综合的方向改变,因此更适合通过“学科知识”来发展智力素质

1.要选综合性强、充满活力的题目

2.选择有一定分析性的典型题目

3.适当选择部分竞赛题

4.把经典知识,变为经典题目

前3点先不解释了。我重点说一下第4点。

我们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是经过历史上很多数学家的探索、筛选后,留下的经典。这些知识蕴含了很多有价值的数学思想,本身也是很好的思维训练素材。

遗憾的是,大部分的教学过程,都是让学生们直接接受,然后就开始套用。从思维训练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浪费。

举个例子,

笛卡尔在发明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希望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解决。而平面直角坐标系,现在也成为数形结合思想的典型代表。如果我们从笛卡尔的角度,分析他想要解决的问题、遇到的困难,有助于我们学习他深刻的数学思想,获得解决问题的宝贵经验。

又例如欧几里得的平面几何体系,是第一个完整的公理化体系。孙老师当年要求学生,书本上的所有定理都要自己证明。这个证明过程,除了能感受经典数学的智慧、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思维的严谨与深刻性的训练,也大有裨益。

对于初中物理的知识,也是如此。

物理学的知识,往往是从现象的观察出发,然后提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逐步建立知识理论。这个发现原理的过程,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特点,也最利于思维能力锻炼的过程。

所以我们的物理系列课,引用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曼的演讲题目 - 《发现的乐趣》。就是希望

让“发现的乐趣”,成为一种学习物理的方式,并在此过程中,培养科学素养、训练科学思维。

初中数学可参考的书目:

初中物理:

物理思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物理图像的建立,②数学基本功。

物理素养的培养和数学还有所区别,这次时间有限,我们留到下一次,让孙振宇老师专门针对物理学习给大家做一次分享。

这个书单,是我给物理班的家长推荐的。和今天的主题不完全相符,更合科学素养相关,仅供参考。

Part 4:如何训练 - 做题篇

从关注“答案是什么”,到思考“怎么做”、“为什么”?

无论什么题,大家第一关心的,往往都是“答案是什么?”

我在思维训练课上,经常给孩子们强调:我们不关心答案是什么,而要关心怎么做,更要关心为什么这么做。

并非答案不重要。问题答案是一个具体、明确的目标,让思维训练有一个可落实的抓手。遗憾的是,答案的获得,往往也成为了思考问题的终点。

强调这句话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把注意力,从“问题答案”,转向“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如何提炼这些思想方法”上。

此外,我们在探索完“答案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后,常常还会对问题有进一步的延申:

What else,还有其它解法吗?还有其它提问方式吗?

What if,如果***变为***,问题又会有何不同?

问题的解决,不应成为“思考的终点”;可通过孕育新问题,成为“探索的起点”

当然,在中学阶段,同学们时间更紧,任务更明确。

在初中,孙维刚老师在解题上倡导:“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

一题多解并非追求数量,而是做深入的本质探讨。“一题多解”并不新鲜,很多参考书都有一题多解。

不过核心要点,并不在解法数量的多少,而是对每个解法作深入探讨,比较不同解法之间的异同、优劣。

把解法互相比较,提炼方法。对不同的解法进行比较,可加深对题目、解法本质的理解,也可促进不同知识之间联系的构建。

如果再在对比探究中进行抽象、提炼方法,还能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解题要走走停停,及时回首,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从而有所进步。

对待错题,要善于反思,“吃一堑、长一智”。很多老师、家长都会要求孩子重做错题,把正确答案写在错题旁边。可下次遇到同类问题,还是会错!

错题最大的价值,是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情况,了解自己的习惯、思维水平如何。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去分析错误的第一层原因、第二层原因……重要的是,要通过反思,在认识上有所提高。

时间原因,还有很多解题理念我就不一一展开了。

下面我具两个具体例子,希望帮助大家感受思维训练的过程。

思维的活 - 示例

我们前面提到过,聪明的第一个层次,是思维的活。

思维的活,就是始终处于“浮想联翩、思潮如涌”的状态,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角度,将看似不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

举例:阿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接到爸爸的电话,可以在中途带他回家。请问,阿咚为了尽快到家,应该往回走快点坐上车,还是原地等待,还是继续朝着家走呢?

对于本问题,孩子们选哪个答案的都有,而且都能给出看似合理的理由。那究竟哪种选择最好呢?

解法1: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代数运算

解法2:一般到具体,设具体的数值,进行计算(过程略)

这两个方法都能得到正确答案,不过都比较复杂,解法1更是超出了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那这个问题还有其它的思考角度吗?

我们搭一个小模型,来做个实验,仔细观察一下:

(待补)

实验结果表明,不管作何选择,到家的时间都一样!为什么呢?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不管什么情况,总的时间都等于车从当前位置开到家的时间。就算考虑车接人会有停留,也只是在总时间上再加上了相同的“停留时间”。选择往回、不动,还是继续前行,只会影响车接人的“停留时间”发生在哪里,并不影响到家的总时间。

如果问题到这里就停止了,就略显无趣了。一个好问题,不应该以获得答案作为终点。而是以更多问题的提出,作为新的起点!

如果爸爸的车遇到堵车怎么办?

如果路上有多段红绿灯,充分利用红绿灯的停留时间来上车,是否效率更高?

如果阿咚已经离家很近了,继续走几步就到了,还需要等爸爸吗?

(接上一问题)阿咚距离家多远时,应选择继续走?

……

上面的问题都是孩子们在课堂上提出来的!

训练思维的活,首先要给孩子一个放飞想象力的环境。在这里,允许不着边际的思考,鼓励天马行空的联想。解决问题时,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又条条大路通罗马;问题解决后,也不因获得答案而结束,而是通过孕育新的问题,保持其生命力~

思维的深刻 - 示例

聪明的第二个层次,是思维的深刻与准确。分析问题时,总能深入本质、切中要害。

举例:上图是一个经典的奥数问题,蚂蚁Alice从左下角出发,要去右上角的Bob家,问最短路径有几条?

很多同学在奥数中学过“标数法”,于是按标数法计算,得到结果20条(如下图):

这算不算聪明?

完全算不上!既没有体现思维的活,也没有体现思维的深刻。只是套用了“模型”,做了简单的加法而已。

但如果学生问:

为什么每个点的数字,都等于左侧+下侧数字的和?

为什么数字关于Alice与Bob的对角连线,完全对称?

这就开始往“本质而深刻”的方向前行了。

如果进一步思考,不管怎么走,都是走6步,而且这6步中,一定是向上3步、向右3步。把问题转化为“6步中选择哪3步向上”的组合问题,于是结果是C(6,3)=(6×5×4)÷(3×2×1)=20.

这样,对问题的认识就更加本质、更加

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组合的公式是这样计算的?

因此,训练思维的深刻,首要任务,就是鼓励孩子“凡事多问为什么”!

没有没有为什么的时候,没有没有为什么的地方!-- 孙维刚

灵活与深刻的交织

如果我们把问题改一下,Alice和Bob同时出发,去找对方(直奔对方而去,不绕弯)。问它们在中途相遇,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Alice或Bob的路径不同,就是不同情况)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识别出相遇点。

根据对称性,不难猜到,它们的相遇点在关于Alice和Bob的对称轴上。证明也不难,它们同时出发,相遇时行动的步数相同(各走3步),而走3步一定会走到对称的4个点上。

再根据分类相加、分步相乘的计数原理,它们相遇的情况数=1×1+3×3+3×3+1×1=20.

上面的求解过程并不简单。若是完整理解,孩子的收获已经很大了。

然而,这时候居然有孩子提出:“老师,为什么Alice和Bob相遇的情况数,刚好等于Alice单独到Bob家去的情况数啊?”

这是一个巧合吗?

不是,不管把问题改为2×2、4×4的方格,还是改成任意不规则的形状,这两个数字都是相等的。即:Alice和Bob在中途相遇的情况数 = Alice单独去Bob家的情况数。

为什么?凭什么它们相等?

如果换个角度思考,答案就很直观了。

把Alice与Bob相遇的情况,理解为Bob帮Alice完成了后半程。

本质上,两个不同的问题,走过的都是同一条路。区别仅仅是,这条路由Alice独自走完,还是Alice和Bob一起走完!

多么奇妙的解法,既体现了思维的活(换个角度看问题),又如此的深刻、本质!

解题是一场智力较量的探索之旅,而孩子的思维,就是在这样有生命力的探究讨论中,不断提升的!

好,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主要内容。时间有限,有关思维训练的很多细节,都无法详细展开。

这是今天这次分享的整体框架。

最后给大家提供一个供参考的行动清单:

1.做好心态准备(允许犯错、鼓励输出)

2.买适合孩子的书(参考上面的推荐)

3.行动起来,开始练习(行动中逐步领会如何更有效的解题)

4.基于错误和问题,不断调整

5.及时总结、归纳模型,提炼思想

正如前面提到的,思维训练是一个,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中,持续输出的过程。希望讲座过后,有更多的家长能够带着孩子行动起来,在实践中提升思维!

相关文章

  • 孙维刚研究所陈硕演讲2

    各位家长朋友好! 思维训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为了确保系统的完整性,说的点多了一些。其实应该做一些简化,再用一些...

  • 孙维刚研究所5月23日陈硕演讲文本

    本次讲座,将分为4个部分: ① 思维训练,练什么? ② 如何训练 - 准备篇 ③ 如何训练 - 选题篇 ④ 如何训...

  • 孙维刚研究所4月袁斌演讲文本

    大家好,我是孙维刚研究院的袁斌老师,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做主题分享《不刷题,普通学生如何逆袭成学霸》。 我今天分享的内...

  • 孙维刚研究所陈硕5月3日答疑

    孙维刚研究所5月3日答疑 1、小学思维训练与校内学习如何联系起来? 严格来说,数学学科的任何知识,都蕴含了很多数学...

  • 孙维刚。

    我的教学需要被改变,我的课堂需要被改变,班主任工作需要被改变。工作近二十年了,这种感觉从未如此强烈。 无意间想起李...

  • 演讲教练孙刚

    孙刚是和我同班同组的战友,从进班级时的自我介绍里,就知道他是一位演讲教练,培训师。其他沟通仅限于每周作业提醒。 在...

  • 2017.8.10   星期四  晴转阴

    今天孙硕继续去托付,早晨说好孙硕中午回家热饭,妈妈下班回来,看到孙硕在用手机看电视剧。就责令孙硕做饭,饭是...

  • 孙维刚老师二。投入。

    第一次听孙老师的课,没觉得有什么不同,但越往后听,越觉得震惊,孙老师的1元1次方程的应用的解法中,居然想出了几十种...

  • 向孙维刚老师学习

    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一辈子连组长都没当过,却是全国人大代表等很多让人却步的大荣誉。 之前只是道听途...

  •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2)

    第3章《教师教育的奇迹——用生命铸就辉煌》。 朱老师写的第一个教育传奇,献给了名师孙维刚。 朱老师在罗列了孙维刚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维刚研究所5月23日陈硕演讲文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mw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