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主体,客体与知识

主体,客体与知识

作者: 知识管理某李 | 来源:发表于2019-02-22 11:50 被阅读0次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吵了上千年。到底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对发霉变质的食物进化出“臭”的嗅觉,通过这种让人恶心的嗅觉,人类可以在医学和细菌学知识匮乏的年代,本能地回避这类致命的食物。

    那么,到底是变质的食物本身具有“臭”这个物理属性,还是人类主观赋予了它“臭”?

    自然界很有意思,香到极致的东西其实是臭的,臭的东西稀释上千倍后变成香的。一种叫吲哚的化学成本具有强烈的粪臭味,高度稀释的吲哚溶液有香味。天然花油,如茉莉花、苦橙花、水仙花、香罗兰等含有低浓度吲哚同系物及衍生物。

    以人的嗅觉器官来闻,屎是臭的,要避而远之;但以狗的嗅觉器官来闻,屎却是香的,要喜闻乐见,这种气味意味着它非常喜欢的食物。

    “臭”,说到底,本身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它只是人类创造的抽象概念,是人类对某一个客体的描述,是人类对客体的主观表征。

    真正的客观存在是屎散发出来的气味本身,它才是客体。主体不同,对这个客体产生的表征就不同,有的主体认为它香,有的主体认为它臭。

    这个世界,只要有人,就既有客观物质,也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主体与客体时时刻刻互动。客体对主体进行投射,主体再对客体进行主观认识,知识就是这种主观认识的产物。

    举个简单的例子:古代交通不便,出行车马劳顿,秀才进京赶考没三五个月到不了,所以有了“赶考”一说。古代疆土对秀才的投射产生的认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古人临别无不伤感落泪,此去经年,再见会是何时!

    而今,高铁飞机轮船大大缩短了人们的交通时间,天南海北半天可达,我们不再觉得路途遥远。

    面对同样的物理距离,古人和今人有了不同的心理感知,这种心理感受也可以视为广义的知识。

    人与动物的不同在于,动物只能被动地接受客体的投射,而人可以在接受客体的投射后,再反作用于客体。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动物遵循“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而人类可以在接受刺激后,进行经验和知识调取,做出选择,然后采取合适的反应。这一区别的原因在于人类有知识体系。

    人类的知识体系来自哪里?

    从源头上说,人类自从站到客体的对立面,就开启了求知欲。在与客体的互动中,产生了“臭“的概念,得出“变质发臭的食物有毒”的经验,进而把这一经验写进了人类的知识命题。

    人类的语言,文字,经验,概念,命题,知识,一切都来源于人作为主体与客体的互动。

    客体变幻多端,主体应接不暇,人类唯有储备知识,才能在客体面前建立心理优势,减少不确定性,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

    可是,现在的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为何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依然在变化的世界面前束手无策?

    那是因为我们的知识体系只是关于“是什么”,“怎么做”,它们来源于主体与客体的表层互动,缺乏研究客体深层次的“为什么”知识。

    我们自以为学了很多知识,于是只是以知识和这个世界产生联系。做企业管理的人,只是用一套套管理术语和概念去吓唬人,而不去基层亲眼看看企业的运营情况。

    要知道,我们与客体的互动才是产生知识的源头祸水,实践才能出真知。

    把知识用于自娱自乐无可厚非,但终究不是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主体,客体与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os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