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七一拆书复盘

七一拆书复盘

作者: 梁为盼 | 来源:发表于2017-07-06 00:09 被阅读23次

           7月1日,是我们南宁老友分舵的成立的日子,我们也终于盼来了师父,也领略了师父的拆书风采。在当天下午,我也做了一场拆书,由师父在现场点评和指导。拆书结束后,综合了学习者的感受和师父的观察,总结如下:

    一、做得不错、值得继续发扬的地方:

    1.原文片段是案例,然后使用了意译的方式来拆解,并列举了自己的案例;

    2.原文片段中没有what,拆书家自己加入了what,使学习者能清晰概念;

    二、做得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拆书开始的时候,没有提到本场拆书的目标:目标是整场拆书的中心所在,必须要有,在开始时讲出来,也能让学习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大概要做什么事情。

    2.在I部分讲了有10分钟,但互动极少,导致学习者犯困,应该多加入一些提问和引导,让大家的参与度更高一些。

    3.在I部分时间过长,尤其是拆书家自己的例子,应该适当精简,言简意赅,控制时间。

    4.A1+反思加工的时候,应该给学习者一些思考的时间,并再次强调在I中加工出来的步骤,使学习者加深印象,这样指令也会更清晰一些。

    5.A3的场景演练,拆书家给的场景并不够清晰,导致学习者未能明白具体的问题而没法开展行动,可以考虑重点强调一些词语,比如“我给的场景是:·····”这样就给学习者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然后问题指令也要清晰,让学习者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同时再次强调一遍在I中加工出来的行动步骤,使学习者知道要怎么做。(what+how原则)另外,可以在描述完场景和下达指令之后,询问学习者是否清楚明白(有些学习者不是很清晰,但碍于现场状况,没有提出确认)。

    6.在A环节学习者分享案例或演练时,如果发现学习者没有按拆书家的指令来执行,应及时纠正和引导其回到正确的步骤或路线上来。拆书家可以立即打断学习者,也可以等学习者分享完了之后提出问题点,由拆书家纠正或者请大家一起来纠正之,这样才不会偏离本场拆书的目标(由此也证明了设立并在一开始就言明拆书目标的重要性)。

    7.末尾总结的时候,应该把重要的知识点再提一遍,最好把目标也再说一下,这样首尾呼应。

    8.带拆过程中,不同部分的内容要在音调上有所起伏,要与学习者有眼神交流,这样才能避免平淡,展现出自己的舞台风格。

    三、做的不对,需要更正的地方:

    1.A1现象提问,有画面了,但是不符合逻辑,且场景画面与要求学习者回忆的案例相关度不高,导致学习者不能快速关联经验,甚至误导学习者,使之无法关联经验。(以前只想着现象提问要有画面感,但没注意,有画面感的真正目的是使学习者更容易回忆经历,而不能是为了有画面感而生生刻一个与I或原文不相关的场景出来。

    2.如果有计划做A1+,那A1提问设计时,就应该着重强调必须是学习者自己的经历,而不能是看到别人的或者是听说的案例,否则,没法进行A1+反思加工,即使做出来也很生硬。

    整体而言,我自己对本场拆书也只能打勉强及格的分数,自我的感受是:

    1.做预备表时,就有纠结到底是分一个片段还是两个片段,准备得还是不够充分:

    1.1一个片段的话,I里面的内容确实太多,时间较长;

    1.2两个片段的话,就只能在第一个片段做A1,而没有A1+,因为第一个片段是What,是没有加工出How的,而第二个片段再来A1和A1+的话,那为了保证时间在40分钟之内,那就不能开展A3现场演练了。

    2.做A2时,考虑到学习者很难去设想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关键对话,或者说分步催化的第一步很难引发学习者看到未来的场景,就容易演变为A1+,所以改为布置任务,但其实这个A2怎么落实,还是没有做得太细,可能学习者不够重视或者仅仅是听听而已。

    3.A3部分,我只留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习者讨论,从实际拆书的效果来看,还是要多留点时间给学习者进行讨论,不然角色扮演有点难,毕竟同一场景下是可以有很多种对话内容和对话方式的,最好能在8分总左右,还要强调演练的目的是强化学到的知识点,不是为了解决场景中的问题。

    4.做预备表时,给每个阶段排配了时间,但实际拆书中,各个阶段的时间都比计划的时间多,

    一方面是自己演练得不够充分,另一方面,语言描述还是不够精炼,在现场时,还是要有抑扬顿挫,某些句子还是要加快速度,某些句子也要相应的放慢速度

    5.可能我还是不适合用话筒讲话,每次一讲话,就觉得声音好大,就不自觉地想降低自己的音量,把自己平时习惯的讲话方式都改变了,节奏也有点被打乱。以后还是尽量不用话筒,如果真的用话筒,那话筒要离得稍远一些。(难道我没有上台的命啊······)

    最后的总结是:

    1.做预备表过程中或者完成后,要从学习者的角度考量一下是否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或目标,

    2.现场带拆时,怎样才能把一份“完美”的预备表呈现给大家,比如时间和节奏的把控,比如讨论时的引导,比如时刻关注现场状况有无偏离目标,再比如对学习者提问或回答给予的反馈。恐怕只有两个字来回答了——“多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一拆书复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pc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