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生活的改善,现在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快捷了。然而在公交车、电动车甚至小汽车日渐普及的今天,我仍忘不了与自行车结下的那段难忘之缘。
二三十年前的农村,自行车还是家庭中的高档物件,更是青年人结婚时梦寐以求的“三转一响”之一。当年我到离家十多里的乡中心校上初中,最渴望的事就是能有一辆自行车代步,可是对于当时的家庭条件来说,这无异于痴心妄想。终于,在我升入高中要到更远的镇上读书那一年,父母才下定决心托我的姨夫为我买了一辆半新的自行车。刚买回的那几天,我兴奋得晚上连觉也睡不着,半夜还要起床摸一摸被我擦拭得锃亮的车身,那个高兴劲儿,估计现在买辆宝马轿车也不过如此。我还学着别人的做法,从五金店里买来价格不菲的塑料条,将自行车的三角梁上、前后杈上通通缠了个遍,怜惜之情无以复加。
那些年,自行车都是最大号的“28”车,比起现在小巧灵便的各式轻便车要高大且笨重的多,故没有一定的技术则很难驾驭它。为了掌握骑自行车的“本领”,我没少受气,更吃尽了苦头。磕破了皮肉不说,更心疼我那半旧的自行车,每次倒地我都要先看看自行车摔坏了没有。经过一个假期的苦练,我终于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方法,才在父母的一再叮咛下小心翼翼地上了路。第一次骑着自行车上学的那一路,我虽然战战兢兢但也心花怒放,因为我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交通革命,从此再也不用脚步来丈量学校与家之间漫长的距离了。毕竟车技不佳,记得有次在下坡时我因为低头看链子,让飞弛的自行车蹿到了马路沟里;有次为了避让汽车,差点让自己跌落水库里……
记得父亲在五十岁那年,也以一种不认输、不服老的精神,在全村人皆认为不可能的看法里学会了骑自行车。于是在很多天里,父亲竟成了那些没学会骑自行车的青年人的励志教材,令父亲很是得意了一番。
风里来、雨里去,自行车不仅陪伴我度过了念高中时期的短暂时光,也与我和父亲一同驶过了于故乡务农的日日夜夜。老式自行车结实牢靠,于是后座上就经常载满了这样那样的农副产品和各种山货。为了贴补家用,我用自行车粜过麦子、卖过柿子,也做过小贩倒腾过水果以及各种药材等,虽然上坡时蹬起沉重的车子累得似牛喘,仍觉得比肩挑背扛要轻松多少倍。我15岁那年,为了多赚点差价,就和父亲决定一人骑一辆自行车,到距家四十公里地的县城卖掉收购来的中药材。那次,我才有了平生第一次进县城的机会,我们父子二人一路骑行、一路谈笑,父亲还一路为我讲解着沿途的村镇地名,让我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当年的新鲜感至今仍记忆犹新。又过了两年,父亲怕我在县城打工时受冻,为了省下车费,竟骑着自行车在一天里往返八九十公里为我送去棉衣,回去的当天便大病了一场……
往事已成烟云。当年的自行车早已湮没在岁月的尘埃里,但在我关于它的温暖记忆里,它永远鲜活如当年两个不停忙碌的轮子,追逐着进步的时代,飞奔向幸福的明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