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法则”。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他们对外界事物会不断的产生兴趣,随之而来的也会想要拥有那些吸引他们眼球的东西。
出去逛街,当孩子面对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玩具,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时,不差钱的家长很可能大手一挥全部打包。
于是家里很快就变成了一个玩具商店,应有尽有。让人无奈的是,不管哪个玩具买回来没多久,孩子就不喜欢了,下次上街看见了别的,他还是会说喜欢,还是让家长买。
有这样情况的家庭,父母觉得可以为孩子不停的买买买,体现的是他们对孩子的爱,可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一点点的毁灭孩子的思考能力和控制能力。
一直在这样的供求模式中成长,待孩子长大了之后,他们不会有良好的金钱观,不懂选择,不懂克制,甚至没有同理心。因为他们从来只要“想”一下就可以实现,他们看不到从“想”到“拥有”之间还有着什么样的过程。
这世界上也还有另一群人,从小连最基本的需要都很难被满足,甚至不可能被满足。每当他们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希望获得的时候,他们都会被家人告知“那些东西太贵了,爸爸妈妈没钱,我们买不起,买来了也没啥用,浪费钱。”
于是孩子每一次的渴望都变成失望,他们不断的被要求放弃自己的渴求,只能成为别人快乐的观摩者和羡慕者。
或许有些家庭真的是因为贫困,但是有些却只是因为父母单方面的认为那些玩具对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还不如让孩子回家好好学习。
一直在这样的供求模式中被压制的孩子,长大后要么会丧失自我,毫无自信,只会一味的自我压抑和牺牲,要么会报复性的追求物质给他带来的满足,心性扭曲。
作为父母就算再有钱,也不要毫无原则的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除非你能确认,他的一生之中,不管想要什么,你都能百分百的满足他的欲望,哪怕是真的上天摘星星也行。
做父母的也不能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就要求孩子从小要懂得体谅,不要贪玩,不要贪慕虚荣,不要玩物丧志,孩子的认知不够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懂钱是什么,为什么自己的爸爸妈妈会穷,为什么自己不可以拥有别人的小朋友都拥有的东西,他只会知道自己的愿望不能实现,自己的需求不能被满足,他们会难过,会失望,但是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想要”是一种无形的欲望,“需要”则是一种本能的渴求。纵容欲望不好,压抑渴求也是违背自然发展的错误。能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做合理的分析并与孩子商量后,民主的作出选择并和孩子一起通过正确的方式去实现才是有意义的教养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