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香道师”是我在2018年初注册的商标,关于“行走”的念头酝酿了好几年。三年前因机缘巧合进入香文化行业,我就知道:这是我未来会走很久很远的一条路。我并没有单纯的把它看成是产品或者文化,而是一条修行之路,借所遇到的人事物来修自身,分享给遇到的有缘人。所以“行走”也将是我未来几年的职业方向,走在路上,遇到美好的人和事。
初入行时很幸运进入广州市沉香协会工作,它是沉香行业内大家认同的专业的协会机构,协会成员都是销售真沉香的店家,并且我们定期开设《沉香鉴别师》课程,为行业培养了大量的销售人才和兴趣爱好者,对于我的职场生涯而言这是一个最适合不过的发展平台,因为进入这样的一个集沉香资源,终端培训和授课平台,让我少走了很多的弯路。认定的路,就专注的走下去。因此,我从协会的助理,慢慢的发展成为一位可以独立开课的香文化讲师。不断的学习知识填充自己的知识体系,搭建自己的教学框架,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向同行的前辈们请教和交流;查阅古人留下的香学书籍,中国五千年的香文化博大精深,越是深入学习越是发现自己的浅薄,你只透过一个小洞窥到冰山一角,却无法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美。
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吧。在《香乘》一书中,古人对于沉香的品质和名称的定义,放在当下的沉香市场并不能适用,并不仅仅是因为经历过几百年的沉香开发,导致沉香资源的稀缺,也因为我们现在交流资讯的便捷性和研究检测的手段的先进,我们能比古人研究得更透彻更深入。在《红楼梦》中有大量描述使用香料和香器具的场景,以前我们仅能通过古诗和博物馆的香器具来了解一二,也需要极大的想像力才能感受到古人的香味生活,近几年在一些影响视作品中,我们也看到香料使用场景的普遍化了。古人谈到以香修身养性,而在现代我们更关注的是香的商品属性,借香修行涉及到了更高的精神层面,也需要更多的人关注和加以引导;香自古以来与琴棋书画诗酒画茶息息相关,当你学习到某一阶段的时候会发现,再自行研究下去就有点闭门造车了,我们可以尝试从广度出发,最终你会发现“道”从来都是一样的。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也许,我也该换一种学习方式了。光是从书本上学习和积累是比较缓慢的,有时会进入迷宫,只有走出去多看看,通过向无数的行业专家充分的提问、借鉴、学习和交流,才能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了解不同人群的需求,才有真正的发现痛点,进而提出解决方案。如果遇到行业内专业知识丰富的名师或权威人士指导的话,更是少走很多的弯路。
寻香游学的事就这样确定下来了,它不是一年半载的事,而是三至五年,一个中长期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我游学的目的是什么?
1,很幸运的是处于真沉香的圈子里,比其他人少走了很多的弯路,但在过程中发现,沉香行业的专家和前辈对于沉香的产区和味道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如果我仅仅是因为听说而知道,就把知识分享给我的学生们,是极为不负责任的。于是,我决定前往沉香产区进行考察和学习。计划中需要前往的国家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新加坡、印尼、斯里兰卡、印度、台湾和日本。其中的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尼是近几年市场上销售沉香的重要产区,中国台湾和日本是香文化研究比较多的国家,而其他的一些国家曾经大量的产过沉香但后来没有了,或者曾经作为沉香贸易的中转站,都有值得去考察的必要。只有真正的看到了,经历了,才有发言权,分享的才是最真实的。
2,除了到沉香产品进行实地的考察和学习外,还要与人多沟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故事。在产区经营沉香店铺的大多数也是华人,只有华人,日本人和中东人对沉香香料更感兴趣。可以了解目前市场上沉香的发展趋势,与商人在一起可以了解他们在国外的市场环境下是如何生存下来的,与收藏爱好者在一起,探讨和交流香真正的为生活带来的美好感受。当然在国内也有很多的专家和前辈们,听听他们如何说,你可以把一些更好的思想传播出去,让人们真正的爱上品香生活。
3,传播香文化一直是我的梦想。很多人说我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但说实话,我更愿意做一个会赚钱的有情怀的人。所以我决定接下来两年的工作内容是:寻找全国各地的合伙人一起开设香文化课,分享自己在途中的所见所有闻,不断的升级自己的课程体系。香文化我们并不应该把他单纯的看成是一种文化,他更代表了一种生活的态度。我们看到更多传统文化的研习者,有着包容,沉静的气质,懂得享受生活,这也是我们真正想要从生活中所追寻的。
所以,2018年我会开启“行走”之路,一路上有香,有茶,有传统文化,会遇到不同的人听他们讲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