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一位僧人兼宗教学者曾经这么形容断舍离:
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几乎没有人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到释怀。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如何放手,
才能坦然地接受烦恼,
甚至衰老、病患和死亡。
这番话是精通佛法的高人对断舍离的诠释。
“断舍离归根结底是为了让我们坦然接受自身的、珍爱之人的死而进行的训练。”因为,我们的死亡率是100%的。死,是我们最后等待的断舍离。
人生是一列单程车,这列车的目的地是坟墓。
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走这么一遭。
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珍视当下。
特别喜欢这样一句话:喜欢的有三月的风,四月的雨,不落的太阳和最好的你。每天都是快乐的幸福的。不必为过去烦恼悲伤,不必为未来忧心忡忡,你想的再多再远,必须从现在做起,你只要把今天过好了,把每一天过好,那你就过好了一辈子。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必耿耿于怀,不必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常常羡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份儿惬意与自得,是对烦恼的放手,对断舍离最好的实践。
我奶奶活了96岁,他的房间陈设非常的简单,一张桌子一张床,一把凳子一箱衣服。找不到多余的杂物,她开朗乐观。病了一个星期,非常坦然的,带着微笑离开人世。尽管他老人家没有读过《断舍离》一书,但它却用一生,很好的诠释了断舍离。
一个人无论得意与否,人生的长河就一直永恒的流个不停。无论前途金光闪闪,还是黑暗一片。我们就活在当下,放下对过去悲伤,放下对未来的担忧,放下一切不愉快不舒服的执念。活在当下与鲜活的生命同在,你的人生就是与众不同幸福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