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奇得使诚堪使, 六甲遇之非小补。
乙逢犬马丙鼠猴, 六丁玉女骑龙虎。
又有三奇游六仪, 号为玉女守门扉。
若作阴私和合事, 请君但向此中推。
这次要八句一起说,你们才能了解的清楚它到底要交代给你们个什么意思。刚才建明已经把这八句写到了黑板上了,你们仔细看一下,就能发现,里面有几个专门的词。比如“三奇得使、六甲六丁、玉女守门”等。但是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最后一句,你跟前面的联系起来看就清楚“若作阴私和合事,请君但向此中推。”这说明奇门遁甲本身不是为了你推测个吉凶而做的,也就是说它主要是用来运筹的。
后来人们在不断的运用过程中开始对其改良,不断的添加之后开始预测。这个是学问的发展。也是运用的关键。
前面我们提了三奇,现在它又搞出个“三奇得使”。很多朋友开始蒙了,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其实很简单,三奇就是告诉你什么东西是三奇,“三奇得使”是告诉你三奇怎么运用。用句时髦的话说也就是体用关系。而体用是分开来的,你们注意,在体用的运用上是分四种的,分别是“体体、体用、用用、用体”每种都代表不同的情况。我们回转过来说这个“三奇得使”。有的人说“使”不是说它好使唤,而是代表“使门”的意思。换句话说,三奇什么时候发挥比较大,就是在值使门的时候。这个问题严重了,里面 一共说出了两个大秘密,第一,整个一个局中你发挥最用的门一定是使门;第二,这个使门如果是吉门的前提下再临上三奇,那你就牛气了,为什么牛气?因为三奇的作用是要陪着门来使用的。也就是说,三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而门才是决定吉凶的关键,只是不是每个门都行的,一定要是值使门来的。
当然了,刚才咱们说了,这个三奇要加到吉门上才行,你加到了凶门上就不行。因为值使门是当权的嘛,县官不如现管。这个道理你们都懂吗?没有不懂的。人家是领导,见到领导你要有礼貌的。人如果不知礼就完蛋了。所以为什么我说现在人基本就是战国时代人的再现,就是礼乐崩嘛。你们看,礼乐,首当其冲的就是礼仪崩。
学习的地方现在叫学校,早先是书堂的,来学习的学生都要站起来规规矩矩的喊“先生”。然后先生教导的时候,学生要站着听,先生眯着眼睛正襟危坐的在椅子上给你讲书。先生有先生样子,学生有学生的样子。
现在可倒好,反过来了,老师站在前面,学生坐在下面。老师讲课的时候抠鼻子、放屁什么都做,学生坐着睡觉睡的直淌哈喇子。真是没办法。看来再过几年学生要躺着听课,先生要跪着讲课了。
所以有的人喊宋老师,我只是场面上答应一下,总不能人家叫你你连反应都没有吧?但是答应之后我总是要说大家还是以兄弟相称吧,不为别的,也不是我谦虚,我是真没资格做老师。
我有个朋友,是个女的。找了个日本的男朋友。我问她那个人怎么样?她说人很好,到家里非常有礼貌,毕竟日本是礼仪之邦嘛。这话听了让我真是很痛心,中国泱泱大国,从古至今都是中国是礼仪之邦,现在我们自己的国人却说“毕竟日本是礼仪之邦”这样的话,你们想呢?我们现在是不是礼乐崩的时代?
几十年前,我们遇到人见面都是打恭,后来变成鞠躬,再后来加上一点像军事化的方式,将手举起掌近于眉,身体十五度的半鞠躬(宋师站起来做示范);以后改成两方面握手,现在更简单,点个头;有的向上抬一下下巴。哎呀,真是说起来自己都不知道是哪一套礼仪了。
其实你们回去看看那个礼仪,我们古代是很讲究的,归结起来有四大类“衣、冠、文、物”。在日本和韩国你们都看得到,虽然他们平时都穿西服,但是遇到皇室或是国家的或是自己家的重大典礼,还是穿上自己民族的礼服。以前的执政党在抗日战争以前,草拟过一个关于这方面的规定,后来因为打仗就都没有实行。
最搞笑的就是现在人结婚,过去结婚你们在电视上也都又看到过,是拜天地、拜父母。后来改成西方的结婚了,搞个像蚊帐一样的婚纱套在身上。这个都是我们过去的孝服。死人才有的穿的。却还要闹个叫做文明结婚。现在更是简单,夏天了,穿个拖鞋,套个跨栏背心,跟着自己所为的真心爱人到民政部门,去领个证书就算是结婚了。大有为离婚做准备的意思。所以请你们自己去思维一下,看我下面说的对不对。没有礼仪就没有重视,不重视就什么都无所谓。也就是这个无所谓的心,才让现在社会的家庭如此不稳定、如此经不起打击。小家不稳,大家又怎么能稳?
这还只是狭义的礼仪,广义的礼仪其实就是社会的秩序啊。孔子说的好“礼之用,和为贵”这就是讲礼的大用法。有的人问说有礼无礼区别在哪?区别在中和,礼的作用就在中和。说大一点就是和谐、和平。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上有偏差,事与事之间有矛盾,而中和这些调节这些的方法,就靠礼。法律也是礼的作用,在法律的原则下,办事的原则就是礼的作用。假如没有了礼,社会就没了秩序。这怎么能行?
你们学这个奇门也是一样,不懂礼就不懂奇门中的进退之道,就不晓得尊卑列席。要知道啊,古人能够识文断字的都是有礼之士,他们用来取用,比拟的情况都是跟进退、尊卑有直接的关系的。你不了解中国古代的礼,就不可能懂得这些古代贤人说的真正意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