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红楼梦》里谁性格最好,薛宝钗一定高票当选,全书中只有一次情绪失控,还是被宝玉口不择言比作了杨妃,当即大怒。
宝钗这次难得发怒,前因后果事实清楚又明白,深层次原因却大可玩味。
先看看杨国忠和杨贵妃的关系。
事实上,除了马嵬六军哗变,杨国忠、杨玉环兄妹马前深死,让后人觉得这二人兄妹关系密切之外,这两兄妹的关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亲密无间。
在正史的描述中,两人的关系不过是同一曾祖兄,杨国忠一步一步爬到相位,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夤缘钻营,这其中,他的前任李林甫居功甚伟。杨玉环这层比安禄山腰裤腰带还长的裙带关系只是客观上起到了让其仕途之路更为平坦的作用。
简单说,杨玉环和杨国忠关系的关键词就是:仕途。
没错,就是宝二爷深恶痛绝,为此不惜向史湘云发脾气的仕途。
这段情节大家都很熟悉了。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
按袭人的说法,薛宝钗也曾因为劝宝玉用心在仕途上而被怼过,宝钗是何等人,同样的错误当然不会犯第二次。
明着不能说,怎么办?“机带双敲”可是宝姐姐人情练达的语言艺术。我不明着说,拐弯抹角暗示你。
回头再看宝钗这次难得的发怒,是不是有意思多了?
“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这场风波之前的事,我们回顾一下。宝玉和黛玉刚刚和好,可巧王熙凤来,就拉了二人来见贾母。
“(王熙凤)拉了林黛玉就走。林黛玉回头叫丫头们,一个也没有。凤姐道:又叫他们作什么?有我伏侍你呢。一面说,一面拉了就走。宝玉在后面跟着,出了园门,到了贾母跟前。凤姐笑道: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老祖宗不信,一定叫我去说合。我及至到那里要说合,谁知两个人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了,对笑对诉,倒像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那里还要人去说合。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此时宝钗正在这里。那林黛玉只一言不发,挨着贾母坐下。”
我们看看当时在场的主要人物,贾母、王熙凤、宝玉、黛玉、宝钗以及一众丫鬟。
木石前盟vs金玉良缘,4:1完爆。
按宝钗的性子,能傻到在这种敌我势力悬殊的场合下自乱阵脚?她发怒,只有一个解释,她要借题发挥,别忘了,原文这么写道:(宝钗)回思了一回。
她回思什么?当然是如何敲打宝玉。
再看看上面宝钗说的话,表面上是说薛蟠烂泥扶不上墙,不是个好哥哥,弦外之音是说你这个好兄弟也不成器,放着好好的仕途不走,天天不思进取。
这一瞬间抓住要害借题发挥、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反应速度和决断力,恐怕连凤姐都得自愧不如,难怪黛玉见了这阵势也只能说“你也试着比我利害的人了。谁都像我心拙口笨的,由着人说呢。”
杀人诛心,不过如此。
宝姐姐自始至终都在想方设法把这个不成器的宝兄弟往所谓的正道上拉,后来才有了“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的迂回战术,我劝不动宝二爷,还劝不动林妹妹吗?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