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我还在创业阶段,开了5年多的视频工作室,慢慢遇到了瓶颈,感觉技术、业务、服务都很难再上台阶,比较迷茫,于是做出了重大的抉择,我选择了放弃,舍弃“”舒适区“”之后,反而赢得了再次调整自己的时间。
调整期间,我开始看南怀瑾、梁漱溟、《曾国藩》长篇小说,醉心传统文化,渐渐觉醒过来,也学着曾国藩写日记,开始学着做饭做菜,三餐洒扫,学着包饺子做点心,坚持一年时间后,我渐渐地发现,业务能力更扎实了,性格也沉稳了,技术瓶颈亦有所攻克,还有一个重大发现,就是只要你能够坚持写日记,好像就可以坚持散步,坚持早起,这些都是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有的时候,看曾国藩的内容,不由得自己会端坐起来,一股正气晗在胸口,人也变得特别的精神抖擞。
在我创业的时期,有一个小姑娘在我那儿实习,学的是中文专业,很不错的一个小姑娘,工作认真负责,还特别沉得下来,稿子旁征博引,也有一些深度,不过,我们的视频工作室还是装不下她那份大大的梦想,半年后,她就去上海的一家新媒体,除此之外,她还特别喜欢摄影和修图APP,自己做了一个垂直细分的内容输出自媒体,我觉得特别好,当时离开的时候,她给我写了一封辞别信,我回信写道:
很羡慕你这么年轻,没有放弃自我的追求,没有盲目的规划时间,可以想象你未来的路还会大放光彩,请记住我的话,现代人最缺乏的能力其实是拨开表象看见本质的能力,沉下心思考和实践的能力以及每一天的专注意志力、集中聚焦的能力,磨练出这样的能力,你的路会更顺更具才华,祝福年轻的你们,在人生路上披棘斩浪勇往直前!
现在回想起我送给她的那段话,与曾国藩精神的核心----“守拙”二字是相通的。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发现,只要聚焦这一个品质,深耕下去,人生必将迎来最正向的大变化。
我们这个社会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早就说过了“野蛮生长的年代、赚快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已经进入踏踏实实实实在在干点事的年代了,做有品质的产品,推出有实效的政策,做有内容的服务等等。
很多70后,80后抱怨,说自己错过了最适合创业的年代,错过了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其实这些抱怨都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将自己蛰伏起来,好好地练内功,多读读书,其实新一轮的发展期又要到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进入了全面复兴和回暖的时机,最明显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文化类栏目,开始受到热捧,社会的浮躁之气再冷静回归现象,慢慢地那些不入流、短平快的网络文化、综艺文化会淘汰掉,人们的综合素养再提高,人文诉求再提高,所以相应的社会服务、产品都需要升级,而这些就更需要曾国藩的守拙精神了。
文正公肖像大家都知道,曾国藩是近代中兴名臣,也是中国近代数一数二的理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讨论一下,文正公的一生中,守拙这个品质都表现在哪里?又对我们现代人有着怎样的启示?
各种评价:
梁启超说:“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屡屡不留情面地批评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于兵机每苦钝滞”,但是曾国藩去世前,骄傲的左宗棠却挽联到“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
曾国藩自己也常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
他说,自己读书做事,反应速度都很慢,“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
是的,这样一个名垂青史的牛人,却是一位出了名的“笨人”,我们都听过曾国藩小时候挑灯苦读却被梁上小偷智商碾压的轶事,且不论此事真假,从他赴京赶考却屡次不中,到二十八岁才考中进士也可以看出,他的天赋并不高。那么,是什么令他成为儒家的楷模呢?
守拙体现在哪里?
选择:把时间精力放在长期有效的工作事务中
啃书和写作是文正公最热衷的事务,也算是咱们所说的“输入和输出”吧,那会儿古人当然不知道采铜老师所谓的“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定义,但文正公一直遵循着这一原则,把时间精力大都放在点滴积累的长期工程里。
读书:意志坚定,金石为开。
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功夫。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态度:相信弯下腰俯下身的勤奋和耕耘的力量
曾国藩不去追求什么“技巧”、什么“捷径”,“速成”,只知道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勤奋、吃苦、踏实精神。
所以在京官期间,处理文职工作时,也能耐得烦,守得住寂寞,扎扎实实的工作,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得到升迁。
用人:尚朴实,耐劳苦。
他创建湘军、选拔将领,专挑不善言辞的“乡气”之人,盖因其敦实淳朴、少浮滑之气。他甚至讨厌那些“善说话”的人,有一些巧言令色鲜矣仁,投机取巧之人,心术不正者不要。
作战:扎硬寨,打死仗。
湘军作战以“结硬寨、打呆仗”闻名。打仗基本上不主动出击,而是诱使敌人先来攻他,后发制人。太平军虽然骁勇,遇到湘军却毫无办法。
曾国藩用兵,很少有出奇制胜的战例,他有自知之明,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不低估对手的智商,由此发展出了一套“扎硬寨,打死仗”的笨工夫,稳慎徐图,稳扎稳打,反而一步步地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占尽了上风。
内心强大的一种表现。
湘军主动攻城,也是用最笨的办法,如同巨蟒缠人一样,用一道一道壕沟把城活活困死。他们攻城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月两月,而往往是一年两年,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不停地挖壕沟。安庆、九江、天京,都是这样打下来的。等战争结束,城墙外的地貌都被彻底改变了。
待人:还我真面,复我固有。
曾国藩说过:“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在曾国藩的身体力行之下,湘军形成了一种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组织文化。这种坦诚相待的“湘军精神”,也是湘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来源。
日常: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坚持每一天的日课,是守拙的关键。
日课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只有坚持不懈的推行日课,每一天坚持写日记,练书法,读史书,静坐,反省,才得以形成强大的内在体系,也正是这个内在体系,给予了曾国藩一个扎实稳当靠谱儿的硬功夫。
日日积累,刻刻留心。
从另一个角度,曾国藩有着一股子阿甘精神,但其智慧和沉稳又远远超出阿甘先生。
古往今来,还有哪些卓越出自拙诚功夫?
纵观那些从古至今的卓越者,无一不拥有“拙”的表现和“拙”的劲头。
司马迁《史记》汉代司马迁著就《史记》这一不朽之作,就是通过博览、遍访、收集、整理的“笨”功夫,花了18年的“拙”劲才写成。
曹雪芹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高峰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靠的是50余年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笨”耕“拙”耘,不懈地探索。
屠呦呦摘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方药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才获得青蒿素样品。
守拙,就是闷声闷气干大事,挖深井。
守拙,就是扎扎实实打基础,点滴积累,厚积薄发。
这些事例无不说明,建功需要“拙”功夫,卓越皆从笨拙始。
拙从哪里来?
1、拙从郑重的态度中来;
全力以赴 集中聚焦 尽心力而为
2、拙从每一个基础步骤中来;
把复杂的工作简单化步骤化
把每一项当下拆卸开来的各个步骤都尽心力完成好
逻辑条理+思维导图
3、拙从静定中来;
保持专注;不贪多求速;内心澄明,自觉自主;
信息爆炸的社会
过滤没有价值的信息:
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
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
做断舍离,减少自身负担,把精力集中放在更重要的事务上去;
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4、拙从诚实中来;
说实在话,做实在人;方正磊落,醇厚善良,真诚朴实;
像董卿,最大的魅力就是真诚,坦坦荡荡,磊磊落落;
所以受到热捧。
5、拙从原则中来;
拙不应是一味的笨和傻,虽然追求醇厚善良,真诚朴实;
但一定要有原则性,
温和而又坚定的生活工作;
重原则,轻立场和计较;
凡事若越过底线,则不可侵犯;
凡事若有违于原则,则不可放过。
比如:读书,今天的任务不完成,就不能睡觉;一定要有原则性;
否则拙不从中来,诚也立不住。
给现代人的几个建议:
时代呼唤拙诚精神;市场呼唤匠心品质。
需要更郑重的态度,更扎实的行动,更精益的技术,更有品质的产品,更有实效的创新。
建议:
1、保持拙诚的学习态度;
2、适当的给自己设置日课;(日记、跑步、读书、反省等;)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多选择非即时反馈的长期受益的事情;
3、多读书明理,多研究处事原则,轻立场和内心计较;
4、沉下心去面对手上的任何事务;
5、从日常洒扫三餐入手,助养拙劲;
6、去做义工,找有兴趣的事情,给自己做减法,社会关系简单化;
7、接触正心诚意的团体和个人,互相感知正知 正念 正能量;
聚焦+深耕
结 语
日日积累,刻刻留意,久久为功,可见真章,享其果实。
拙是一种朴素,一种实在,一种平淡,一种简单。
拙也是一种闷声闷气的实干苦干,最终可以抵达心中的梦想,不经意间自己也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