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不明白网络的发酵作用了
重庆磁器口六块糖卖466元,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做为一个重庆人,当然更会关注,也非常生气,这是在给重庆抹黑
看见一位外地的网友说,在磁器口做生意的不一定是重庆人,非常感谢他们对重庆人民的信赖。作为重庆本地人,我要说不管他是外地来重庆做生意的,还是重庆本地的,现在都是重庆人,出了这样的事情就应该重庆负责任,因为他们不是游客,管理的责任应该有重庆本地承担。
因为女子在2月2日,带儿子去重庆磁器口逛街,看到路边推销的糖果,想吃就进去看了一下,他们尝了口味后,就选了4块,让店员称一下要多少钱?店员说要先切了再算钱,还告诉这位女士再选一块可以送一块,这位女士就没有多想,就又选了一快,等切完了,一称总价¥466,当时就惊呆了,就问多少钱一斤,店员说12元8毛钱50克。这个女士表示太贵了,不想要了,店家说是现切现卖,不买不行,争执了半天,最后无奈买单。
前两天还在和老伴说重庆景区的价格和其他地方差别不大,就是有一点差别也是正常的,毕竟景区的房租什么的要贵一些,没想到才过两天就被打脸了。
这家糖果店回应说,他们家的糖果都是采用进口的好的原料制作的,门店又是在景区,租金比较贵,所以成本很高128元一斤,也是明码实价,觉得贵的话可以少买一些。
有人说,128元一斤的牛杂糖也太贵了,简直是天价糖果,在我看来,这不是重点。如果你真的明码标价128元一斤,即使再贵,顾客觉得值,或者说他能够承受,他也愿意承受这个价格,这也没有什么关系。问题是他偷换了概念,作为一个消费者的常识,一般 不会想到糖果会用克做单位,这就是诱导或者说故意误导消费者,所谓的明码实价,这就是商家给消费者挖的一个坑,这是其一。其二,既然是需要切块的东西,也应该是先称后切,比如你去菜市场买一条鱼也是先称好,然后再该切块的切块,该切片的切片,也不会先切块切片然后再称吧。就是去买一件衣服也不能顾客还没有付款,店员就把衣服上的标签给先拆掉吧。凡事都有一个先后顺序,这个顺序就是有问题的,就是要强卖。
我就不明白了,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还有人以为在景区就可以做一锤子买卖,一棒子把一个顾客给敲死,除非你是一个流动的摊贩。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如此做生意,只能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你以为把别人一棒子给敲死了,自己就能够活得好好的,太不明白互联网的发酵作用了。前有西安回民街上的面,三亚的鱼,哪一个不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前车之鉴难道不应该吸取教訓吗?
以前的切糕事件,就把一个生意给做垮了,很多人看见切糕都绕道而行,其实并不是做切糕生意的都这样,但是一粒耗子屎就坏了一锅汤。
磁器口作为外地游客的一个打卡地,也是重庆的一张名片,难道就让他坏在少数人的手里吗?别说外地人,作为一个本地人,以后去磁器口都不敢买东西了。
重庆广大的人民都对外地的游客抱有很深的善意,有朋友说重庆是最宠游客的一个城市,政府也特别的欢迎外地游客,为外地的游客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比如春节焰火之后,轻轨夜里三四点钟还在运载游客,节日期間把千廝門大桥封了,不允许车辆通行,而是留给游客步行观景,市政府还给市民发短信提醒市民,节日期间,要求市民不要到热门景点区去,把这些景点留给外地游客。
这件事情对重庆来说,真的不是一个光彩的事情,希望能够好好的处理好这个事情,不能因此而影响重庆的旅游环境,要使游客有安全感。这个安全感不仅仅是人身安全,还有心理的安全,不能让游客处处都觉得会被宰被敲竹杠,使旅游的体验感变差。
另外我觉得市场管理者或者价格管理部門,应该规范价格标注方式,让不法商家无法律空子可钻,还游客一个放心轻松的旅游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