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的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劳动教育主要靠学校。开宗明义,概念先行,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而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学校是指教育者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它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责。“劳动教育主要靠学校”就是说学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适当劳动教育,培养合格劳动者的职责。
接下来,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1,学校能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及时适当地向学生传授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为学生的人生奠定基础。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热爱劳动,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养成劳动习惯,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校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机构,自产生以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未缺席,在当前社会和生产劳动发生巨变的时代,更要有使命担当。我国已通过法律,规定在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学校可以教育学生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学校教育可以把这种综合劳动素养融入到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艺术等学科教学内容中,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践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好有关劳动的第一粒扣子。学校能使学生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2,学校能够根据社会生产劳动的特点开展集体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古人说:“360行,行行出状元”,而今社会分工早已超出了360行,仅汽车工业中的零配件生产加工可能就已经超出了360行的分工标准,金融、航空、汽车、造船、机械制造、服装、建筑等行业都是工业革命孕育的产业。要完成一项劳动,需要许多地域许多行业无数人的互动配合,而对生产分工起到促进作用最大的自然非教育莫属。学校教育从最底层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打破了“子承父业”的传统个人成长模式、革新了社会人口组织结构,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有文化的高素质建设者。学校的劳动教育注重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3、学校可以根据国家发展目标,帮助学生合理进行职业规划,让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为合格的国家建设者与接班人。十四五建设正大力推进,第二个百年发展规划业已铺开,我们国家走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学校已将劳动教育提升到议事日程,能将各阶段学生的劳动教育规划安排落实到位。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提升学生的生产劳动技能,促进全面发展,还能引领学生了解钟爱的职业,培养兴趣和专长,即可以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也能负担起艰巨的伟大复兴的建设任务。特别是国家统领下普及的学校劳动教育,为各级各类的学生学习活动规划了层级分明的成长进步的阶梯,为劳动教学活动更全面、更系统的发展业明了方向。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与手段,正随着新课改推进、新课标实施和新教材使用,越来越受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直接受益者,也能把国家的明天建设的好。
网友评论